《孟子》卷六《告子上》:“虽存乎人者,岂无仁义之心哉?其所以放其良心者,亦犹斧斤之于木也。旦旦而伐之,可以为美乎?其日夜之所息,平旦之气,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;则其旦昼之所为,有梏亡之矣;梏之反覆,
男女成年后必须婚嫁。语出宋.普济《五灯会元.卷一六.侍郎杨杰居士》:“乃别有男不婚、有女不嫁之偈曰:‘男大须婚,女长须嫁。讨甚闲工夫,更说无生话。’”《永乐大典戏文三种.小孙屠》:“男大须婚,女大须嫁
源见“金城汤池”。指难以逾越的护城河。泛指城池防守严固。唐杜甫《秋日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三十咏》:“汤池虽险固,辽海尚填淤。”【词语汤池】 汉语大词典:汤池
源见“吴市隐”。指避世隐居。宋苏辙《次韵任遵圣见寄》:“灌夫失意贫为友,梅福辞官晚作仙。”
《左传.昭公三年》:“公(齐景公)问曰:‘子(晏子)近市,识贵贱乎?’对曰:‘既利之,敢不识乎?’公曰:‘何贵何贱?’于是景公繁于刑,有鬻踊者。故对曰:‘踊贵屦贱。’”踊,古代受刖刑的人所穿的一种特制
源见“祖鞭先著”。借指负志报国积极进取的精神。宋岳珂《春晴将游玉渊践吴季谦待制冯可久武博山行之约先走长句》:“犹想谢公屐,同整刘琨鞭。”
源见“夔一足”。本指“夔一足”之争,泛指有关古书中问题的争辩。《梁书.裴子野传》:“〔子野〕章句洽悉,训故可传,脱置之胶庠,以弘奖后世,庶一夔之辩可寻,三豕之疑无谬矣。”
源见“长城自坏”。喻杀戮国家倚重的大臣。清 陈伦《张循王墓》诗:“风波万里坏长城,三字翻称廷尉平。”源见“杞妇崩城”。形容情真意挚,感发神人。明汤显祖《紫钗记.泪烛裁诗》:“若是你走阴山命不佳,俺拼了
鹳( ㄍㄨㄢˋ guàn ):形似鹤和鹭的水鸟。垤( ㄉㄧㄝˊ dié ):小土堆。妇:指出征者之妻。 鹳鸟在土堆上鸣叫,我妻在空房里叹息。 形容战争带来的室家分离的悲惨景象。语出《诗.豳风.
同“击壤歌”。清赵翼《刊刻汪文端师集既就书以志愧》诗之三:“敢追汉殿凌云赋,聊付康衢击壤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