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节旄尽落

节旄尽落

节:符节,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。旄(máo毛):古时旗杆头上用旄牛尾作的装饰。汉武帝天汉元年(前100年),苏武奉命出使匈奴,被无理扣留。匈奴单于派人多方威胁诱降,都被苏武严辞拒绝。匈奴把他押到北海(今贝加尔湖)边的荒原上放牧公羊,说:只有公羊生下羊羔,才让苏武返回汉朝。匈奴不供应他口粮,苏武只得掘田鼠,取草籽充饥。苏武放牧羊群,仍保持汉使的尊严,他手持汉节,日夜不离手,因年岁长久,汉节上的旄牛尾穗子都脱落了。后以此典歌颂苏武坚贞不屈的气节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54《苏武传》2463页:“匈奴……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,使牧羝(dī低,公羊),羝郛(用奶喂小羊羔,指产下羊羔)乃得归。”“武既至海上,廪食不至,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。杖汉节牧羊,卧起操持,节旄尽落。……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何无忌传》:“众遂奔败,无忌尚厉声曰:‘取我苏武节来!’节至,乃躬执以督战。” 唐·杨炯《和刘长史答十九兄》:“钟仪琴未奏,苏武节犹新。” 唐·王维《陇头吟》:“苏武才为典属国,节旄落尽海西头。” 唐·鲍溶《壮士行》:“苏武执节归,班超束书起。” 唐·李益《塞下曲》:“蔡琰没去造胡笳,苏武归来执汉节。” 唐·贾岛《巴兴作》:“苏卿持节终还汉,葛相行师自渡泸。” 唐·李商隐《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》:“幽囚苏武节,弃市仲由缨。” 唐·杨凭《边情》:“欲知北海苦辛处,看取节旄余几多?” 宋·苏轼《次韵王郁林》:“汉使节空余皓首,故侯瓜在有颓垣。” 宋·范成大《会同馆》:“提携汉节同生死,休问羝羊解语不?” 宋·刘克庄《沁园春·梦中作梅词》:“便诏书存问,漫招处士,节旄落尽,早屈中郎。” 元·沈禧《南吕一枝花·咏雪景》:“骑驴客冲寒忍冷,牧羊徒守节持旌。” 清·王士正《赵承旨画羊》:“牧羝落尽苏卿节,五字河梁万古愁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名器不可假人

    见〔唯名与器,不可以假人〕。

  • 行尸走肉

    喻庸碌无能,活在世界上徒具形骸而已。晋代王嘉《拾遗记.后汉》:“(任末)临终诫曰:‘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;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’”并列 行尸,走动的尸体。走肉,会走动,但没有灵魂的肉体。比喻人

  • 笔虎

    宋.周越《法书苑》:“李阳冰善小篆,自谓苍颉后身,时谓之笔虎。”(引自宋.曾慥《类说》卷五十八)唐.李阳冰是李白族叔,曾任当涂令,他善写小篆。虎乃百兽之王,称李为“笔虎”,意即誉李阳冰书法精湛,名重一

  • 宿构

    亦作“夙构”。形容写文章非常迅速,象预先拟好了的一样。《三国志.魏志.王粲传》:“善属文,举笔便成,无所改定,时人常以为宿构。”【词语宿构】   汉语大词典:宿构

  • 张融岸上船

    同“张融船”。清唐孙华《息庐诗》之四:“莫嫌室小常妨帽,也胜张融岸上船。”

  • 伐邢

    《左传.僖公十九年》:“秋,卫人伐邢,以报菟圃之役。于是卫大旱,卜有事于山川,不吉。宁庄子曰:‘昔周饥,克殷而年丰。今邢方无道,诸侯无伯,天其或者欲使卫讨邢乎?’从之,师兴而雨。”春秋时,卫国大旱。宁

  • 袖椎

    源见“朱亥袖椎”。谓袖中暗藏铁椎。指义士助人解危济困。明刘基《结袜子》诗:“袖椎夺兵符,救赵蜚英声。”【词语袖椎】   汉语大词典:袖椎

  • 吊三闾

    同“吊屈”。三闾,即三闾大夫,战国 楚官名,屈原曾任此职。宋张舜民《卖花声》词:“楼上久踟躇,地远身孤,拟将憔悴吊三闾。”

  • 言不由衷

    原作“信不由衷”,指双方协定并非出于内心诚意。后用为言不由衷,表示心口不一,所言非出至诚。平王东迁后,郑武公、郑庄公父子相继以诸侯供职王室,掌握实权。为了削弱郑国实力,周平王有时也让西虢公参预政事,郑

  • 漫浪叟

    同“漫叟”。清唐孙华《次王随庵七十自寿诗原韵》之二:“避世聊为漫浪叟,少言甘号嗫嚅翁。”【词语漫浪叟】   汉语大词典:漫浪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