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胶柱鼓瑟

胶柱鼓瑟

胶(jiāo交):用胶粘住物件。柱:瑟上用来拧转丝弦的短轴。瑟(sè色):古代弦乐器,象琴。 此典指蔺相如对赵孝成王说:赵括死读兵书,不会灵活运用。如瑟上的柱被用胶水粘住,不能拧转丝弦,不能调动,只能发出死板不变的声音。后以此典比喻只知道死守成法,不能灵活运用。战国时,赵惠文王去世,他儿子赵孝成王继位。赵孝成王七年(前259年),秦国与赵国军队在长平(今山西高平县西北)对抗作战,这时赵国名将赵奢已死,蔺相如已患重病,赵王派遣廉颇带兵攻打秦军,秦军多次打败赵军,赵军坚守营垒不应战。秦军多次挑战,廉颇也不理睬。赵王听信秦国间谍散布之谣言。秦国间谍说:“秦国害怕的,就只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。”赵孝成王因此用赵括为将,代替廉颇。蔺相如说:“大王凭名声使用赵括,象是用胶水胶粘瑟上的弦柱来弹瑟,音调不能变通一样。赵括只会死读他父亲的书,不能随机应变。”赵孝成王不听,仍旧任命赵括为将。结果赵军在长平之战中遭到惨败,丧师数十万,赵括也被秦军射死。此典又作“胶柱调瑟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1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2446:“七年,秦与赵兵相距(通“拒”,对抗)长平,时赵奢(赵国名将,秦军进攻阏与〔今山西和顺〕,赵奢大破秦军,因功封马服君)已死,而蔺相如病笃(重),赵使廉颇(赵国名将,赵惠文王时任上卿,屡次战胜齐、魏等国。长平之战,他坚守三年,后因赵孝成王改用赵括为将,被秦军打败。赵悼襄王时,廉颇不得志,奔魏大梁。后老死于楚)将攻秦,秦数(shuò朔,屡次)败赵军,赵军固璧不战。秦数挑战,廉颇不肯。赵王信秦之间(jiàn箭,间谍散布谣言)。秦之间言曰:‘秦之所恶,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。’赵王因以括为将,代廉颇。蔺相如曰:‘王以名使括,若胶柱而鼓瑟耳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(zhuàn赚,书本),不知合变也。’赵王不听,遂将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刘安等撰《淮南子·齐俗》:“今握一君之法籍,以非传代之俗,譬由胶柱而调瑟也。” 汉·扬雄《法言·先知》:“以往圣人之法治将来,譬犹胶柱而调瑟。” 唐·欧阳询等辑《艺文类聚》卷66引晋·鲁褒《钱神论》:“而子尚质,而子守实。无异于遗剑刻舡,胶柱调瑟。”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51回:“黛玉忙拦道:‘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、矫揉造作了。’”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四》:“宋儒于理不可解者,皆臆断以为无是事,毋乃胶柱鼓瑟乎!”


连动 用胶将柱沾住,使瑟不能调节音调。比喻拘泥成规,不知变通。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四》:“宋儒于理不可解者,皆臆断以为无是事,毋乃~乎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指处事拘泥固执,不灵活变通。→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泥古不化 ↔相机行事 随机应变 反经行权通权达变。也作“胶柱调瑟”。


【词语胶柱鼓瑟】  成语:胶柱鼓瑟汉语词典:胶柱鼓瑟

猜你喜欢

  • 忠贯白日

    《宣和书谱.正书.颜真卿》:“惟其忠贯白日,识高天下,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,特立而兼括。”贯:通。“忠贯白日”指忠诚之心可以上通白日。后因以“忠贯白日”作为比喻无限忠诚之典故。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七回:

  • 中馈

    《易.家人》:“无攸遂,在中馈,贞吉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治家》:“妇主中馈,唯事酒食衣服之礼耳。”原为妇女在家主持饮食等事,后引申为妻室。宋代刘子翠《王勉仲家酒数行为作此歌》:“夫君不有中馈贤,

  • 新婚燕尔

    源见“燕尔新婚”。极言新婚欢乐。元 贾固《醉高歌过红绣鞋.寄金莺儿》曲:“乐心儿比目连枝,肯意儿新婚燕尔。”见“燕尔新婚”。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2回:“温正 ~,不愿出师,但即为伪命所迫,没奈何备了粮

  • 安石携妓

    同“东山携妓”。唐李白《出妓金陵子呈卢六》诗之一:“安石 东山三十春,傲然携妓出风尘。”唐魏万《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》诗:“安石重携妓,子房空谢病。”

  • 竹斑

    源见“湘妃竹”。泪洒竹上成斑,形容悲痛至极。唐姚合《敬宗皇帝挽词》之二:“荆山鼎成日,湘浦竹斑时。”【词语竹斑】   汉语大词典:竹斑

  • 虎尾春冰

    《易.履》:“履虎尾,不咥人,亨。”王弼注:“履虎尾,言其危也。”《书.君牙》:“心之忧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孔传:“虎尾畏噬,春冰畏陷,危惧之甚。”后因以“虎尾春冰”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。宋朱熹《

  • 二酉藏书

    源见“书通二酉”。称有丰富藏书。明徐渭《黄君书舍在委羽山洞索赋》诗:“二酉藏书室,孤桐对月弦。”

  • 海人词

    参见:海沂咏

  • 亲离众叛

    大家反对,亲信背离。形容不得人心,极其孤立。《晋书.吕光等载记论》:“寻而耄及政昏,亲离众叛,瞑目甫尔,衅发萧墙。”唐 温大雅《大唐创业起居注》卷二:“巡幸无度,穷兵极武,喜怒不恒,亲离众叛。”参见“

  • 败材伤锦

    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“孟子谓齐宣王曰:‘为巨室,必使工师求大木,工师得大木,则王喜,以为能胜其任也。匠人斫而小之,则王怒,以为不胜其任矣。”又源见“操刀伤锦”。后以“败材伤锦”喻用非其人,伤害国家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