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老骥伏枥

老骥伏枥

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诗末章《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

骥,千里马。枥,马槽。千里马虽系伏槽头,其志仍欲奔驰。后以此比喻虽老而壮志犹存。

宋.陆游《闻虏乱有感》诗:“羞为老骥伏枥悲,宁作枯鱼过河泣(见《乐府诗.枯鱼过河泣》)。”


主谓 老马俯向马槽吃食。语出三国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比喻人虽老,但仍有雄心壮志。宋·陆游《闻虏乱有感》:“羞为~悲,宁作枯鱼过河泣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志向。→老当益壮 老马嘶风 白首之心 ↔未老先衰


【典源】 三国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诗:“神龟虽寿,犹有竟时。腾蛇乘雾,终为土灰。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盈缩之期,不但在天。养怡之福,可得永年。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”

【今译】 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诗讲,神龟通灵亦长寿,犹有神消身死时。腾蛇兴云又驾雾,到底终为土中灰。老马伏在马槽上,志愿还要骋千里。壮士虽到垂暮年,胸中大志未能已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虽年暮或闲散,而壮志犹在。

【典形】 伏枥、骥伏枥、骥枥、老骥、老骥伏枥、老骥余年、枥骥、枥马、烈士叹暮年、千里心、千里志、思千里、心如老骥、栈边老骥、骥老心未穷、高材难伏枥、老骥思千里、伏枥心长、老马伏枥、未甘伏枥、还故枥、伏枥驹、万里心。

【示例】

〔伏枥〕 南朝宋·鲍照《拟古》:“不谓乘轩意,伏枥还至今。”

〔骥伏枥〕 宋·陆游《百岁》:“壮心空似骥伏枥,病骨敢怀狐首丘。”

〔骥枥〕 元·揭傒斯《病中初度》:“一言空骥枥,再见脱锥囊。”

〔老骥〕 宋·黄庭坚 《奉同子瞻韵》:“老骥心犹在,白鸥盟已寒。”

〔老骥伏枥〕 宋·苏辙《明日厚安卿强几圣复召饮》:“长鲸渴水求入海,老骥伏枥思就车。”

〔老骥余年〕 唐·李白 《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》:“所冀枯松晚岁,无改节于风霜; 老骥余年,期尽力于蹄足。”

〔枥骥〕 宋·穆修《送毛得一秀才归淮上》:“自伤枥骥心千里,空羡溟鹏志九霄。”

〔枥马〕 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》:“归平津之馆,时闻枥马之嘶; 舍广成之传,裁见诸侯之客。”

〔烈士叹暮年〕 宋·苏轼《闻潮阳吴子野出家》:“烈士叹暮年,老骥悲伏枥。”

〔千里心〕 清·吴元龙《长椿寺病马行》:“伏枥虽虚千里心, 脱��翻适长林性。”

〔思千里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刘景文见寄》:“莫因老骥思千里,醉后哀歌缺唾壶。”

〔心如老骥〕 宋·陆游《赴成都泛舟》:“心如老骥常千里,身似春蚕已再眠。”

〔栈边老骥〕 宋·陆游《秋夕》:“栈边老骥心空在,爨下残桐尾半焦。”


【词语老骥伏枥】  成语:老骥伏枥汉语词典:老骥伏枥

猜你喜欢

  • 锦字挑思

    源见“织锦回文”。谓情书引起以往的情思。明汤显祖《紫钗记.折柳阳关》:“关心事,省可的翠绡封泪,锦字挑思。”

  • 挥翰临池

    《晋书.虞溥传》:“若乃含章舒藻,挥翰流离,称述世务,探赜究奇,……亦惟才所居,固无常人也。”晋卫恒《四体书势》谓东汉张芝“临池学书,池水尽黑。”翰:鸟毛,借称毛笔。挥翰借指挥毫。临池,指写字。后因以

  • 长安不见

    同“长安远”。唐李白《登凤凰台》诗:“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”

  • 五里雾

    《后汉书.张霸传》附张楷传:“(楷)性好道术,能作五里雾。”后汉张楷字公超,隐居弘农,学者随之,所居成市。好道术,能为五里雾。后华山南有公超雾市(查阅后汉书、解释之)。旧以此用为神仙法术,或堕入迷惘之

  • 悠然自得

    悠然:舒适闲雅的样子。自得:内心得意舒畅。王猛(325-375年),字景略,北海剧(今山东寿光县东南)人。前秦著名政治家,累迁司徒,主持政务,整顿吏治,奖励农桑,选拔人才,提倡儒学。掌管军机要务,统兵

  • 兼收博采

    同“兼收并采”。宋陆游《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》:“仁宗皇帝照知其弊,公听并观,兼收博采,无南北之异。”并列 广泛地吸收研究,充分采纳使用。宋·陆游《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》:“仁宗皇帝照知其弊,公听并观

  • 言之有理

    所说的话有道理。明 无心子《金雀记.守贞》:“还是左兄言之有理,极是曲体人情。”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一章:“大婶觉得永生言之有理,点了点头。”参见“言之成理”。见“言之成理”。明·无心子《金雀记·守贞

  • 抉目城头

    同“抉目吴门”。古直《杂感寄楚伧一厂》诗之三:“只愁野哭荒凉夜,抉目城头怒伍胥。”

  • 绿头巾

    唐封演《封氏闻见记》卷九“奇政”:“李封为延陵令,吏人有罪不加杖罚,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。随所犯轻重,以日数为等级,日满乃释。吴人著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。”我国古代,以绿帻为贱役的服饰,到元、明时,规定

  • 姑射冰肌

    源见“姑射”。形容女子肌肤白皙。元张可久《满庭芳.歌者素娟》曲:“铅华尽洗,南州琼树,姑射冰肌,樱桃 樊氏名相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