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翳桑之报

翳桑之报

左传.宣公二年》:“初,宣子(赵宣子即赵盾)田(通畋,打猎)于首山(即首阳山,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),舍于翳桑(首山间地名),见灵辄饿,问其病。曰:‘不食三日矣。’食之(赵盾给他东西吃),舍其半(灵辄把一半另置)。问之。曰:‘宦(宦,为人臣隶,因失所而穷饿)三年矣,未知母之存否,今近焉,请以遗之(指留一半给老母吃)。’(宣子)使尽之,而为之箪(dān古时盛饭的圆形竹器)食与肉,寘(置,放置)诸橐(古时两端有底,中间开口盛物的口袋)以与之。既而与为公(晋灵公)介(甲士),倒戟以御公徒(即埋伏的甲士,因是徒步兵,不是车兵,故称)而免之(使赵盾免于祸)。问何故。对曰:‘翳桑之饿人也。’问其名居,不告而退,遂自亡也。”

此事又见《吕氏春秋.报更篇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淮南子.人间训》、《史记.晋世家》、《说苑.复恩》。

这个故事说的是晋人灵辄在翳桑地方遭受饥饿,赵盾便拿带的东西给他吃。后来灵辄当了晋灵公的甲士,在灵公派兵追杀赵盾的时候,毅然倒戈抵御灵公的兵士,救出了赵盾。

后因以“翳桑之报”用为知恩报德的典故。

元杂剧郑德辉《王粲登楼》第一折〔寄生草〕:“有太公垂钓磻溪岸,有灵辄谁济桑间饭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属当戎行

    属:正好,适值。戎行( ㄏㄤˊ háng ):行伍,军队。 意谓正在军队里服役。语出《左传.成公二年》:“下臣不幸,属当戎行,无所逃隐。”五代.南唐.阙名《对立功执商判》:“壮哉乙者,属当戎行,攘

  • 恶作剧

    旧题唐.段成式撰《剑侠传》载:唐建中(唐德宗年号)初,士人韦生移家汝州。路逢一僧,谓曰:“此数里是贫僧兰若(若,音rě,兰若,梵语“阿兰若”的省称,即寺院),郎君能顾乎?”士人许之。行十余里,不至。疑

  • 薛苞田庐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一四“人事部”“孝下”引《汝南先贤传》:“薛苞字孟尝,西平人,好学笃行,丧母,以至孝闻。父娶后妻而憎苞,分之出宅。苞日夜泣,不能去,被殴杖。不得已,庐于外,旦入洒扫。父怒,又逐之,乃庐

  • 饥来画饼

    源见“画饼充饥”。谓以假想聊以自慰。清李渔《奈何天.妒遣》:“我笑你假人情也不放些儿空,却便是饥来画饼也能充。”

  • 国能

    技能精熟,居一国之首。《庄子.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”寿陵:燕国邑名。邯郸:赵国国都。余子:指弱龄未壮的人。匍匐。以手伏地而行。【词语国能

  • 玉人吹箫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谓男女相慕。唐杜牧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诗: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。”清李渔《怜香伴.闺和》:“莫不是玉人何处教吹箫,莫不是嫦娥应悔偷灵药。”主谓、传说春秋时秦有箫史善吹萧,秦穆公

  • 天子无戏言

    戏:开玩笑。 天子说话不可以开玩笑。 旧时认为帝王庄严神圣,故出言必慎。语出《吕氏春秋.重言》:“成王与唐叔虞燕居,援梧叶以为珪,而授唐叔虞曰:‘予以此封汝。’叔虞喜,以告周公。周公以请曰:‘天子

  • 虞童

    《三国志.吴书.虞翻传》:“虞翻字仲翔,会稽余姚人也。”南朝宋.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翻少好学,有高气。年十二,客有侯者兄者,不过翻,翻追与书曰:‘仆闻虎魄不取腐芥,磁石不受曲针,过而不存,不亦宜乎!

  • 曹参酒

    《史记》卷五十四《曹相国世家》:“(曹)参代何为汉相国,举事无所变更,一遵萧何约束。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,重厚长者,即召除为丞相史。吏之言文深刻,欲务声名者,辄斥去之。日夜饮醇酒。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,见

  • 持蠡

    源见“管窥蠡测”。谓拿瓠瓢测量海水。比喻见识浅陋。唐黄滔《侯博士》:“常测管以推诚,每持蠡而注念。”【词语持蠡】   汉语大词典:持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