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罄竹难书

罄竹难书

罄:尽;竹:竹子。古代写字使用竹简,即把所有的竹子都制成简,也书写不完。形容罪行之多。出自隋末李密写的告郡县书。李密事迹参见“死亡无日”条。李密参加了翟让领导的隋末农民起义军后,曾率领三万人占领了回洛仓,直逼隋东都洛阳,并于此时发表了告郡县书,写下了“罄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,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”的句子,来形容隋王朝犯下的罪恶。

【出典】:

旧唐书》卷53《李密传》2215页:“有一于此,未或不亡,况四维不张、三灵总瘁,无小无大,愚夫愚妇,共识殷亡,咸知夏灭。罄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无名氏《四贤记·解缓》:“你恶端罄竹书写,贪秽熏天怎掩遮。” 孙中山《历年政治宣言》:“自满清盗窃中国,于今二百六十有八年,其间虐政罄竹难书。”


【词语罄竹难书】  成语:罄竹难书汉语词典:罄竹难书

罄,作动词,尽取之意。罄竹难书,形容劣迹之多,即使把所有的竹子都制成竹简,也写不完其罪恶。王莽末,隗嚣于甘肃通渭聚兵数千,自称上将军,起兵应汉反莽。他在讨伐王莽的檄文中说:“新都侯王莽,欺辱天地,违反道义和常理。他毒死皇帝,篡夺帝位,假托天命,伪造符书,欺惑百姓,以美丽的言辞把自己罪恶粉饰成祥瑞,即使将楚越两地所有竹子都做成竹简,也写不完他的罪行,这是举世都知道的事实。”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13第515页《隗嚣传》:“故新都侯王莽,慢侮天地,悖道逆理。鸩杀孝平皇帝,篡夺其位,矫托天命,伪作符书,欺惑众庶,震怒上帝,反戾饰文,以为祥瑞。戏弄神祇,歌颂祸殃。楚、越之竹,不足以书其恶。天下昭然,所共闻见。”

【例句】:

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罄南山之竹,书罪无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


连动 罄,尽,用完。竹,竹简。纸发明之前,古人在竹简上书写。原意是用尽所有的竹简也写不完。语本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:“乱国之所生也,不能胜数,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。”后专用来指罪恶多得写不完。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罄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。”邹韬奋《经历》:“摧残文化教育,戕害青年的罪行,~而于今尤烈。”△贬义。用来形容罪大恶极。 →罪恶滔天 ↔功德无量。也作“竹罄南山”。


罄竹难书”比喻罪恶多端。古代字写在竹简上,此语谓写尽了竹简也写不完其罪恶。

旧唐书·李密传》记载李密起草檄 ( xí) 文,历数隋炀帝的十大罪恶,言 “罄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 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”。后即形成 “罄竹难书”之语。

为什么说 “罄竹”呢?

“罄”, 《说文·缶 ( fǒu) 部》谓: “器中空也。”段注: “《释诂》、《毛传》皆曰: ‘罄,尽也。’引申为凡尽之称。”

“罄”训 “尽”,“罄竹难书”即谓写尽了竹简也难写尽罪恶。

又,“罄”通 “磬”,磬为一种乐器 ( 祭器亦有磬) ,磬中是空的 ( 器中空也) ,空、尽义通,“罄竹”即谓写完了竹简。

罪恶 “罄竹难书”,那便是弥天大罪、十恶不赦之徒。


【词语罄竹难书】  成语:罄竹难书汉语词典:罄竹难书

猜你喜欢

  • 杀身以成仁

    牺性生命以成全仁德。 后多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。语出《论语.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’”《后汉书.冯勤传》:“欲以身试法耶?将杀身以成仁耶?”《隋书.诚节传.序》:“

  • 谢家树

    同“谢庭兰玉”。清吴伟业《题孙铭常画兰》诗:“谢家树好临芳砌,郑女花堪照洞房。”【词语谢家树】   汉语大词典:谢家树

  • 窦家丹桂

    丹桂:桂树的一种,因旧时以登科为折桂,故以“丹桂”比喻考试及第的人。此典为窦禹钧五子登科事。五代窦禹钧,素有长者风度。年至30仍无子嗣。他去延寿寺烧香时,曾拾得重金。次日晨又去该处,见一人在那里哭泣。

  • 齿尊

    源见“齿德”。指受人尊崇的高寿。清孙枝蔚《寿汪夐岩母王太夫人》:“阿母坐绛帐,齿尊颜正红。”【词语齿尊】   汉语大词典:齿尊

  • 狗窦大开

    《世说新语.排调》:“张吴兴年八岁亏齿,先达知其不常,故戏之曰:‘君口中何为开狗窦?’张应声答曰:‘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。’”梁.刘劭《幼童传》作“张玄祖”。张吴兴年幼而聪敏善言辩。有人取笑他齿豁,问为

  • 天堑变通途

    天堑( ㄑㄧㄢˋ qiàn ):天然的不可逾超的壕沟。堑,壕沟。古称“长江”为天堑,《隋书.五行志下》:“长江天堑,古以为限隔南北。”通途:畅通的大道。 古来号称天堑的长江,如今变成往来交通的大道

  • 黄石履

    源见“圯桥进履”。喻指实现抱负、建立功勋的机遇。唐刘禹锡《游桃源一百韵》:“黄石履看堕,洪厓肩可拍。”

  • 色丝文

    源见“绝妙好辞”。指曹娥碑文。亦指美文。唐赵嘏《题曹娥庙》诗:“文字在碑碑已堕,波涛辜负色丝文。”

  • 典相如裘

    源见“典鹔鹴裘”。形容贫困潦倒。清黄景仁《晓雪》诗:“压篷大雪苦无饮,至今典却相如裘。”

  • 宾雁

    《礼记.月令》:“〔季秋之月〕鸿雁来宾。”郑玄注:“来宾,言其客止未去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犹如宾客,故云客止未去也。”后以“宾雁”指鸿雁。唐钱起《见上林春雁翔青云寄杨起居李员外》诗:“上林春更好,宾雁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