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缨裙游

缨裙游

汉成帝与赵飞燕游太液池之事。晋代王嘉《拾遗记》:“(汉成帝)与飞燕戏于太液池,……每轻风至,飞燕贻欲随风入水,帝以翠缨结飞燕之裙。常怨曰:‘妾微贱,何复得预缨裙之游。’”


【词语缨裙游】   汉语词典:缨裙游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山志

    参见:东山意【词语东山志】   汉语大词典:东山志

  • 无幽不烛

    幽:黑暗。烛:点上蜡烛,意谓照亮。没有一个地方不被照亮,比喻恩德施及四方。庾羲,颍川鄢陵(今河南鄢陵西北)人。庾亮之子,曾官居吴国内史,其时,晋穆帝司马聃颇好文雅,但朝政混乱,庾羲便至郡献诗,诗中颇存

  • 补亡书

    42` 同“补亡三箧”。闽徐夤《偶题》诗:“闲补亡书见废兴,偶然前古也填膺。”

  • 得寸得尺

    《战国策.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。后以“得寸得尺”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。清薛福成《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》:“惟须认定主见,中外一意,

  • 百举百全

    做一百件事,成功一百件。谓办事万无一失。《三国志.魏志.郭嘉传》:“夫智者审于量主,百举百全,而功名可立也。”宋 陈亮《酌古论.邓禹》:“不然,则安能百举百全而未尝小衄欤!”亦作“百举百捷”。《三国志

  • 指发

    同“怒发冲冠”。清夏燮《中西纪事.王廷兰致曾望颜信》:“提库中之国帑,惟有伤心;竖城上之白旗,能无指发?”【词语指发】   汉语大词典:指发

  • 异口同声

    亦作“异口同音”。大家的说法都相一致。《宋书.庾炳之传》:“今之事迹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”主谓 很多人说出同样的话。形容意见相同。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众蒙古王爷~地:永远

  • 门罗雀

    同“门可罗雀”。清朱彝尊《曹先生溶挽诗》:“阒寂门罗雀,淹留迹系匏。”

  • 马齿加长

    《公羊传.僖公二年》载:晋献公与荀息谋,用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郭。既取郭,还四年,复取虞。虞公抱壁牵马而至,荀息见曰:“臣之谋如何?”献公曰:“宝则吾宝也,虽然,马之齿亦已长矣。”马和璧是“

  • 士元骥足

    《三国志.庞统传》:“先主领荆州,统以从事守耒阳令,在县不治,免官。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:‘庞士元非百里才也,使处治中、别驾之任,始当展其骥足耳。’”后遂以“士元骥足”喻有待施展的卓越才能。宋辛弃疾《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