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三宿恋”。指僧人三宿桑下而生爱恋之心。清顾炎武《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》之四:“梦到江头橘柚林,衲衣桑下惬同心。”
形容箭法高超,作战勇敢,很容易就取得了胜利。后亦以此典赞誉武将功勋或平虏定边的雄心壮志。见唐薛仁贵事迹。亦称“天山三箭”。薛仁贵(614-683年),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唐初大将,农民出身,善骑
同“伍胥潮”。唐元稹《相忆泪》诗:“会向伍员潮上见,气充顽石报心仇。”
议:议论。期:必。 在地上画个圈圈当监牢,人们议论着不肯进入;刻削个木头上做狱吏,人们也决不同他对答。 旧时形容狱吏凶残暴虐,士大夫宁死也不同他打交道。语出《汉书.路温舒传》:“故俗语曰:‘画地为
源见“相濡以沫”。比喻困境中互相救助。南朝 梁 刘孝标《广绝交记》:“鱼以泉涸而煦沫,鸟因将死而哀鸣。”亦引申谓相互吹嘘。明胡应麟《诗薮.宋》:“宋人一代沾沾自相煦沫,读其遗言,大概如入夜郎王国耳。”
源见“东阁官梅”。喻指爱梅之人。宋陈亮《眼儿媚.春愁》词:“寂寥聊似,扬州何逊,不为江梅。”宋 黄子行《西湖月.探梅》词:“扬州何逊在,试点染吟笺留醉墨。”
同“愈头风”。清方文《赠宋份臣》诗:“蹈海曾编德祐史,愈风不草建安文。”【词语愈风】 汉语大词典:愈风
源见“广陵散”。指嵇康所抚之琴。常用以表示知己者心音相应。明顾起纶《〈国雅品〉序》:“彼荆筑悲歌,而燕丹变色;嵇琴雅奏,惟向秀擅聆。岂同声起予,合志发愤邪!”亦借指古琴。明钱棻《踏莎行.园居》词:“壁
源见“染指”。预兆将有口福。宋朱松《答保安江师送米》诗:“朝来食指动,忽接送米书。”【词语食指动】 汉语大词典:食指动
《战国策.秦策一》:“以大王之贤,士民之众,车骑之用,兵法之教,可以并诸侯,吞天下,称帝而治,愿大王少留意,臣请奏其效。”后以“奏效”指收效,见效。宋叶適《祭刘阁学文》:“公副杂端,奏效岂多!”【词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