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.小雅.小宛》:“握粟出卜,是何能谷。”郑玄笺:“但持粟行卜,求其胜负。”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,去凶赐吉。《三国志.陶谦传》:“广陵太守琅邪赵昱,徐方名士也,以忠直见疏。”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谢承《
唐刘肃《大唐新话.谐谑》:“李义府尝赋诗曰:‘镂月成歌扇,裁云作舞衣。自怜回雪影,好取洛川归。’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,乃为诗曰:‘生情镂月成歌扇,出意裁云作舞衣。照镜自怜回雪影,时来好取洛川归。
源见“仲蔚蓬蒿”、“蒋生三径”。指隐士居处。明王玉峰《焚香记.访姻》:“蓬蒿三径伤无主,肯向平园学种瓜?”
汉代朱买臣妻以买臣挑柴行诵为耻,自求离去的故事。《汉书.朱买臣传》:“家贫,好读书,不治产业,常艾薪樵,卖以给食。担束薪,行且诵书。其妻亦负戴相随,数止买臣,毋歌讴道中。买臣益疾歌,妻羞之,求去。买臣
致:求得,引来。此:这里指骏马。 时势艰危,怎能真正得到这样的神骏。 表面是说在战争年代对驰骋疆场的骏马的渴望,实际是表示在动乱年代对匡时济世的人才的向往。语出唐.杜甫《题壁上韦偃画马歌》:“一匹
《荀子.赋》:“爰有大物,非丝非帛,文理成章;非日非月,为天下明。”大物,指礼。礼非日月,而与日月同功。后用“非日非月”为歌功颂德的套语。南朝 陈徐陵《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》:“非日非月,苍生仰其照
源见“蛾眉笑躄”。戏指人蹇跛,被人取笑。唐白居易《强起迎春戏赠思黯》诗:“他时蹇跛纵行得,笑杀平原楼上人。”
九重泉:犹黄泉。指人死后的葬处。 常指生前友谊受阻,相期于死后一尽友情。语出唐.杜甫《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》:“便与先生应永诀,九重泉路尽交期。”明.冯梦龙《精忠旗.若水效节》:“年来心破发如丝,报
源见“伍胥潮”。指涛神。宋陆游《秋望》诗:“野火已亡秦相篆,江涛犹托伍胥神。”
宋.苏轼《戏答佛印》诗:“远公沽酒饮陶潜,佛印烧猪待子瞻。”《竹坡诗话》云:“东坡喜食烧猪,佛印住金山寺,每烧猪以待其来。一日,为人窃食,东坡戏作小诗。”后以“烧猪”谓款待好友之典。元.马致远《岳阳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