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竹林七贤

竹林七贤

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任诞》:“陈留阮籍、谯国嵇康,河内山涛,三人年皆相比,康年少亚之。预此契者,沛国刘伶、陈留阮咸、河内向秀、琅玡王戎,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,肆意酣畅,故世称‘竹林七贤’。”

竹林七贤,指阮籍、嵇康七志节高尚、旷达遨游的七位贤达之士。后以为咏雅士宴游交往的典故。

唐代李白《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》:“竹林七子去道赊,兰亭雄笔安足夸。”亦用以喻高逸情操。唐代灵一《林公》:“谁为竹林贤,风流相比附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卫二刘傅传》裴松之注引晋·孙盛《魏氏春秋》曰:“ (嵇) 康寓居河内山阳县,与之游者,未尝见其喜愠之色。与陈留阮籍、河内山涛、河南向秀、籍兄子咸、琅邪王戎、沛人刘伶相与友善,游于竹林,号为七贤。”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陈留阮籍、谯国嵇康、河内山涛,三人年皆相比,康年少亚之。预此契者,沛国刘伶,陈留阮咸、河内向秀、琅邪王戎。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,肆意酣畅,故世谓‘竹林七贤’。”《晋书·嵇康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魏晋时阮籍、山涛、嵇康、向秀、阮咸、王戎、刘伶七人互相友善,常宴集于竹林之下,任情酣畅,世人称为竹林七贤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形容文人亲朋聚会饮宴; 也用以指志趣相投的友人。

【典形】林下客、七贤、山阳宴、竹林、竹林会、竹林七子、竹林人、竹林贤、竹林宴、竹林游、竹林盛事、竹林高会、竹林社友、竹林胜侣、竹林期、竹林欢、竹林交。

【示例】

〔林下客〕 宋·苏辙《次韵刘贡父种竹》:“应怪籍咸林下客,相看不饮作除书。”

〔七贤〕 宋·朱淑真《代谢人见惠墨竹》:“不必溪边寻六逸,不必林间访七贤。”

〔山阳宴〕 南朝齐·陆厥《奉答内兄希叔》:“傀兹山阳宴,空此河阳别。”

〔竹林会〕 唐·骆宾王《失题》:“人追竹林会,酒献菊花秋。”

〔竹林七子〕 唐·李白《鲁郡尧祠送窦明府》:“竹林七子去道赊,兰亭雄笔安足夸。”

〔竹林人〕 唐·骆宾王《畴昔篇》:“时有桃源客,来访竹林人。”

〔竹林贤〕 宋·张元干《范才元参议求酒》:“飘零河朔饮,怅望竹林贤。”

〔竹林宴〕 唐·李白《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》:“今日竹林宴,我家贤侍郎。”

〔竹林游〕 清·汪琬《送再从侄处默》:“何时复相见,与续竹林游。”


【词语竹林七贤】  成语:竹林七贤汉语词典:竹林七贤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楼看月

    源见“南楼”。指登楼赏月游乐。宋戴复古《杜仲高自鄂渚下仪真》诗:“鄂渚三千里,南楼看月回。”

  • 白马素车

    源见“伍胥潮”。指钱塘江潮及传说中的潮神伍子胥。宋辛弃疾《摸鱼儿.观潮上叶丞相》词:“滔天力倦知何事?白马素车东去。”元王逢《钱塘春感》诗之五:“白马素车江海上,依然潮汐撼西兴。”见“素车白马”。《花

  • 输财助边

    《汉书.卜式传》:“时汉方事匈奴,式上书,愿输家财半助边。”汉武帝时,河南人卜式因从事畜牧业而致富。时匈奴骚扰边地,卜式便把一半家财捐献出来,以支援平定匈奴的战争。“输财助边”又作“助边输财”,后用指

  • 敝黑貂

    同“敝裘”。清黄景仁《骤寒作》诗:“去冬途中敝黑貂,今秋江上典鹔鹴。”

  • 相如卖赋

    同“赋卖长门”。清 吴锡麟《贺新凉.题家山尊孝廉南楼却扇图》词:“多少五铢争撒出,笑相如卖赋钱难比。催彩笔,句重试。”

  • 二酉才高

    见“才贯二酉”。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中:“吴生秋药顺,邑中胶庠士也,五陵年少,~。”

  • 丁固梦

    源见“丁固梦松”。咏松。元 徐再思《殿前欢.观音山眠松》曲:“秦皇旧日封,靖节何年种,丁固当时梦。”

  • 吉网罗钳

    同“罗钳吉网”。宁调元《癸丑狱中作》诗:“吉网罗钳新伎俩,牛头马面旧跳梁。”并列 唐天宝年间,酷吏吉温、罗希奭为御史,诬陷异己,制造冤狱。比喻酷吏狼狈为奸,危害无辜。吴梅《检点》:“~开阁纳,斧声烛影

  • 藐姑射

    源见“姑射”。神话中的山名。后亦指仙女。汪文溥《子美嘱题化佛化装存相即柬亚子》诗:“忽然窈窕垂云鬟,肌理莹澈藐姑射。”亦用以喻梅花。况周颐《减字浣溪沙》词:“萼绿华尤标俊赏,藐姑射不竞浓妆,遍翻芳谱只

  • 鹅识讲经

    唐.释道世《法苑珠林》卷三十三“利益部”:“隋京师净影寺释慧远姓李,燉煌人,后居上党之高都焉,三藏备通,九流洞晓,天纵疏朗,仪止中和,讲导为业,天下同归。昔在清化先养一鹅,听讲为务。开皇七年,敕召入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