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以知来,知以藏往
谓《易》之神妙足以知道将来变化之理,其智慧足以储藏既往的知识经验。 表示深晓未来及过去之事。语出《易.系辞上》;“神以知来,知以藏往。”北周.王褒《四渎祠碑铭》:“河鱼送迎,江妃来往。水开通迹,山临高掌。智以藏往,神以知来。荣光离合,云气徘徊。”宋.田锡《卜台铭并序》:“神以知来,智以藏往,蓍龟之灵也。”明.于慎行《谷山笔麈》卷七:“‘神以知来,智以藏往’,神属目为明,智属耳为聪。‘神以知来’,即人之悟性,谓之明;‘智以藏往’,即人之记性,谓之聪。世所谓聪明者是也。”
谓《易》之神妙足以知道将来变化之理,其智慧足以储藏既往的知识经验。 表示深晓未来及过去之事。语出《易.系辞上》;“神以知来,知以藏往。”北周.王褒《四渎祠碑铭》:“河鱼送迎,江妃来往。水开通迹,山临高掌。智以藏往,神以知来。荣光离合,云气徘徊。”宋.田锡《卜台铭并序》:“神以知来,智以藏往,蓍龟之灵也。”明.于慎行《谷山笔麈》卷七:“‘神以知来,智以藏往’,神属目为明,智属耳为聪。‘神以知来’,即人之悟性,谓之明;‘智以藏往’,即人之记性,谓之聪。世所谓聪明者是也。”
同“玉山倾倒”。宋辛弃疾《江神子.和人韵》词:“花底夜深寒较甚,须拚却、玉山倾。”见“玉山自倒”。宋·辛弃疾《江神子·和人韵》:“花底夜深寒较甚,须拼却,~。”【词语玉山倾】 汉语大词典:玉山倾
同“谢公屐”。唐杜甫《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》:“谢氏寻山屐,陶公漉酒巾。”
《后汉书.马援传》:“峤南悉平。”唐李贤注引《广州记》:“援到交阯,立铜柱,为汉之极界也。”事又见《南史.夷貊上》。东汉马援曾平定交阯,封伏波将军。他在交阯立二铜柱,作为汉朝南部国界的标志。后因用为咏
源见“乘槎”。指传说中登天遨游所乘之木筏。亦指远游所乘之船只。元傅若金《送张秀才北上赴海》诗:“涓人解致燕王马,卜史工占蜀客槎。”
《淮南子.缪称训》:“圣人之道,犹中衢而致尊邪,过者斟酌,多少不同,各得其所宜。是故得一人,所以得百人也。”东汉.高诱注:“尊,酒器也。”“一人来得其心,百人来亦得其心。”《淮南子》说,圣人之道是把酒
同“金错刀”。《乐府诗集.相和歌辞十六.白头吟二》:“男儿重意气,何用钱刀为!”明屠隆《綵毫记.散材结客》:“癖性爱钱刀,王戎、和峤。”【词语钱刀】 汉语大词典:钱刀
源见“陶潜三径”。借指归隐的闲适田园。元张养浩《喜春来》曲:“浮名浮利待何如?枉干受苦,都不如三径菊,四围书。”
源见“貂蝉出兜鍪”。谓高官厚禄、名利地位是从战场上拼杀而得来的。宋刘辰翁《莺啼序.感怀》词:“此生不愿多才艺。功名马上兜鍪出,莫书生、误尽了人间事。”
晋.皇甫谧《高士传.严遵》(卷中):“严遵,字君平,蜀人也。隐居不仕。常卖卜于成都市,日得百钱以自给。卜讫,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。”汉代严遵不肯做官,常靠为人占卜,一天得百钱维持生计。后因以“卖卜钱”
《左传.哀公元年》:“臣闻国之兴也,视民如伤,是其福也。”杜预注:“如伤,恐惊动。”意谓象伤病者那样禁受不起骚扰、惊动。形容爱惜百姓,对民众体恤爱护深切,唯恐对其有所惊扰。孙中山《民权主义》第五讲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