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登车揽辔

登车揽辔

源见“揽辔澄清”。指为安定天下而操劳的豪情壮志。宋李曾伯《水调歌头.庚子送周昞仲赴江东幕》词:“簪履盛元幕,领袖属英游。登车揽辔余事,何止客诸侯?”


【典源】 《太平御览》 卷七七八引晋·司马彪《续汉书》曰:“范滂字孟博,汝南征羌人。厉清节,为州所服,举孝廉。时冀州饥荒,盗贼群起,乃使滂案察之。滂登车揽辔,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。乃至州境,守令自知脏污,望风解印绶去。其所举奏,莫不厌伏众议。”《后汉书·党锢列传·范滂传》亦载,文大略同。

【今译】 后汉范滂字孟博,为人节操清高,州人都很敬服,举为孝廉。当时冀州闹饥荒,地方不太平,朝廷派范滂为使节,去冀州视察。范登车拉住马辔,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。至冀州,当地官吏听说他来了,自知自己的贪赃枉法事难以隐瞒,望风丢下印绶逃走。他举奏的事,都非常公允,高出众人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示人有济世报国的抱负。

【典形】 澄清之辔、登车揽辔、登车孟博、登车之志、揽辔、自期如孟博、澄清志、揽辔清风。

【示例】

〔澄清之辔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兖州崔长史启》:“龙津共济,竞欣登御之车;芜室钦贤,必揽澄清之辔。”

〔登车揽辔〕 金·元好问《都运李丈哀挽》:“登车揽辔名空在,濯足临流事已非。”

〔登车孟博〕明·陈子龙《送祁世培侍御入掌大计》:“举奏赣君明黑白,登车孟博有风裁。”

〔登车之志〕 宋·张孝祥《淮东漕魏郎中》:“方怀投劾之归,空切登车之志。”

〔揽辔〕 宋·乐雷发《送絅斋李监丞赴湖南提举》:“揽辔戒前路,岂为好爵縻。”

〔自期如孟博〕 宋· 陆游 《枕上作》:“壮日自期如孟博,残年但欲慕初平。”


【词语登车揽辔】  成语:登车揽辔汉语词典:登车揽辔

猜你喜欢

  • 夜壑藏舟

    源见“藏舟去壑”。谓客观事物变化莫测。唐王维《为兵部祭库部王郎中文》:“积善无厌,寝病弥留,唐肆求马,夜壑藏舟。”

  • 鸿鹄志

    同“鸿鹄之志”。宋陆游《庵中杂书》诗:“辍耕垅上鸿鹄志,长啸山中鸾凤音。”【词语鸿鹄志】   汉语大词典:鸿鹄志

  • 惟刑之恤

    恤:谨慎。 意谓刑罚要慎重。语出《书.舜典》:“钦哉,钦哉,惟刑之恤哉!”汉.蔡邕《司空文烈侯杨公碑》:“岩岩大理,惟制民命,命公作廷尉,惟刑之恤。”晋.傅玄《傅子.法刑》:“是故圣帝明王,惟刑之恤

  • 出奇无穷

    源见“出奇制胜”。谓多出奇兵,多出奇计,变化多端,使人捉摸不定。《史记.田单列传论》:“兵以正合,以奇胜。善之者,出奇无穷。”述补 多出奇兵,多用奇计。比喻变化多端,使人无法捉摸。宋·秦观《谋主》:“

  • 后进领袖

    参见:季彦领袖偏正 晚辈中的最优秀人才。《晋书·裴秀传》:“时人为之语曰:‘~有裴秀。’”△褒义。多用于人才方面。→后起之秀【词语后进领袖】  成语:后进领袖汉语大词典:后进领袖

  • 不二名

    源见“韩康卖药”。指韩康,因其卖药不二价。明高启《咏隐逸.韩康》:“如何不二名,乃为女子知。”

  • 伐罪吊民

    见“吊民伐罪”条。见“吊民伐罪”。南朝梁·任昉《百辟劝进今上笺》:“~,一匡靖乱。”【词语伐罪吊民】  成语:伐罪吊民汉语大词典:伐罪吊民

  • 栩栩

    同“栩栩园”。宋范成大《不寐》诗:“平生北窗眠,栩栩即圣域。”【词语栩栩】   汉语大词典:栩栩

  • 禹恶旨酒而好善言

    禹:传说中夏代开国的圣君。即夏禹。旨酒:美酒。 夏禹不喜欢美酒,却喜欢有价值的话。语出《孟子.离娄下》:“禹恶旨酒而好善言。”元.杨景贤《西游记》一本一出:“你道是万事无过酒破除,你不曾读《大禹谟》

  • 提腹为婚

    参见:指腹为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