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病入膏肓

病入膏肓

原指不治之症,后形容病势沉重,奄奄一息。公元前581年,晋景公生了重病,使人到秦国请医生,秦伯派医缓给晋侯治病。医缓尚未到达,晋侯又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孩子。一个说,他是个好医生,恐怕会伤害我们,往哪里逃?另一个说,我们呆在膏的下面,肓的上面,他就对我们没办法了。医生到达后,对晋侯说,病源在肓的上边,膏的下边,砭石不能用,针刺够不着,药力也达不到,不能治了。晋侯说,真是个好医生啊!遂馈以厚礼让他回去。不久,晋侯死去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‘彼良医也,惧伤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医至,曰:‘疾不可为也。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’公曰:‘良医也。’厚为之礼而归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52回:“吾观刘琦过于酒色,病入膏育,见今面黄羸瘦,气喘呕血,不过半年,其人必死。” 清·张廷玉《明史·李自成、张献忠传序》:“……病入膏肓而无可救,不亡何待哉?”


主谓 原形容病势严重,无法医治。后也比喻事态严重,无法挽救。语本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……医至,曰:‘疾不可为也。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极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’”邓贤《中国知青梦》:“连队的人们都为他感到惋惜。年纪轻轻就~,这不是人生的一大悲剧么?”△贬义。说明病重,难以救治。→人命危浅 不可救药不治之症 ↔不药而愈 疥癣之疾 如日中天。也作“病染膏肓”、“病在膏肓”。


解释膏肓:古代医学术语,心尖脂肪为膏,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。这里被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。指病情险恶无法医治。后来也用以比喻问题严重,无可挽救。

出处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……医至,曰:‘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’”

春秋时,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得了病,不久他梦见了一个大鬼,披散的长发拖到了地上,拍着胸膛跳起来说:“你杀了我的子孙后代,这是不义。我已经请求天帝,得到了他的许可,可以报仇了。”大鬼弄坏了大门和卧室的门跑了进来。景公害怕了,躲到内室,大鬼又弄坏了内室的门。景公醒来后问巫师,巫师说:“这梦大概暗示你会吃不上即将要收的新麦子,很快就要死了。”

景公的病情加重,向秦国求医,秦国国君派了一个医生。医生还没到,景公又梦见两个小孩儿,他们说:“那人医术高明,恐怕会伤害我们,我们该逃到哪里?”其中一个说:“躲到肓之上、膏之下,他能把我们怎么样?”医生到了以后一看,说:“这病救不了了,病灶在肓之上、膏之下,针灸、药力都到不了这地方。”景公赞叹说:“真是高明的医生啊!”

六月麦收后,景公想吃新麦,就派甸人(官名)献上了新麦,由御厨烹煮好,随即召来那个巫师,给他看新麦做的饭食,然后把他杀了。将要吃的时候,景公突然感到肚子胀,就去上厕所,结果掉到里面死了。

近义不可救药

反义妙手回春

例句

这人什么坏事都干,已经病入膏肓,不可挽救。


【词语病入膏肓】  成语:病入膏肓汉语词典:病入膏肓

猜你喜欢

  • 韩香

    同“韩寿香”。宋周邦彦《风流子》词:“问甚时说与,佳音密耗,寄将秦镜,偷换韩香。”【词语韩香】   汉语大词典:韩香

  • 祖生

    源见“祖鞭先著”。后世诗文常称祖逖为祖生。唐胡曾《咏史诗.豫州》:“策马行行到豫州,祖生寂寞水空流。”宋刘克庄《贺新郎.送陈真州子华》词:“两河萧瑟惟狐兔,问当年、祖生去后,有人来否?”【词语祖生】 

  • 返哺

    同“反哺”。元 萨都剌《溪行中秋玩月》诗:“惟期母寿庄椿逾,有子愿效反哺乌。”【词语返哺】   汉语大词典:返哺

  • 苏武毡

    源见“苏武节”。指苏武被困于匈奴,粮绝啮毡。借指陷于绝境。清 叶世佺《谒刘公祠》诗:“涕泪包胥血,饥寒苏武毡。”【词语苏武毡】   汉语大词典:苏武毡

  • 祢刺

    源见“祢衡怀刺”。谓士人耿介有节操,不愿奔走权门。唐黄滔《与蒋先辈启》之二:“足以雪曩岁之湮沉,恢张祢刺;壮平生之意气,弃掷终?。”【词语祢刺】   汉语大词典:祢刺

  • 秋胶

    《周礼.考工记.弓人》:“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,六材既聚,巧者和之。干也者以为远也,角也者以为疾也,筋也者以为深也,胶也者以为和也……凡为弓,冬析干而春液角,夏治筋,秋合三材。”郑玄注:“三材,胶、丝、

  • 炙鸡渍酒

    《后汉书.徐穉传》:“徐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,不就。及琼卒归葬,穉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,设鸡酒薄祭,哭毕而去,不告姓名。”李贤注:“谢承《书》曰:穉诸公所辟虽不就,有死丧负笈赴吊。常于家豫炙鸡一只,以一

  • 以讹传讹

    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,错误地传扬开去,越传越错。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一回:“这两件事虽无考,古往今来,以讹传讹,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。”偏正 讹,谬误。谬传错误的事物,越传越错。郭沫若《坐地巡

  • 走为上着

    同“走为上计”。《洪秀全演义》十回:“钱江道:‘黑暗官吏擅威作福,为足下计,倒是走为上着。’”见“走为上计”。金庸《倚天屠龙记》26:“他心念一转,料定是王爷发现爱姬被劫,派苦头陀来捉拿自己,事已至此

  • 玩日愒月

    同“玩愒”。清朱之瑜《与奥村德辉书》之二:“若徒玩日愒月,转瞬之间已成耆耋,可惧也。”并列 愒,贪。贪图安逸,荒废岁月。清·朱之瑜《与奥村德辉书》之二:“若徒~,转瞬之间已成耆耋,可惧也。”△贬义。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