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画饼充饥

画饼充饥

原比喻徒具虚名,而于实际并无补益;后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。卢毓(?-257年),字子家,涿郡涿(今河北涿县)人。东汉末,以才学见称于世,初应曹操之聘为丞相法曹议令史,入魏为吏部郎。明帝曹睿时迁侍中,旋擢吏部尚书。他胸怀坦荡,忠心耿耿,敢于直言极谏,明帝十分钦服。让他选拔人才接替他侍中的职务,并要求此人和他的为人一样。卢毓选拔了明帝比较熟悉的郑冲。明帝让他举荐自己所不知道的人,于是卢毓又推荐了阮武、孙邕。明帝最后选定了孙邕。当时朝中有诸葛诞、夏侯玄、邓飏等人,只重清淡,不务实际,明帝很是厌恶。在选拔中书郎的时侯下诏说:“能否得到称职的中书郎,就在于卢毓了。选举人才时不要只看他的名声,名声如同画在地上的饼,是不能吃的。”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魏书》《卢毓传》卷22第651页:“时举中书郎,诏曰:‘得其人与否,在卢生耳。选举莫取有名,名如画地作饼,不可啖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赵蕃《晚行田间书事二首》其二:“我生饱识田家趣,只坐无田归计迟;纵是无田佣可得,莫将画饼欲充饥。”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51回:“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,提甚三五两银子,正是教俺‘望梅止渴,画饼充饥’!”


连动 语本《三国志·魏书·卢毓传》:“选举莫取有名,名如画地作饼,不可啖也。”①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。唐·冯用之《权论》:“其或不可为而为,则礼义如~矣。”△用于形容事物的状态。②比喻凭借空想自我安慰。[例]她懂得用“画饼充饥”的方法冲淡经济拮据的现状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不快。△多用于形容生活态度。→望梅止渴。也作“充饥画饼”。


【典源】《三国志·魏书·卢毓传》:“前此诸葛诞、邓飏等驰名誉,有四聪八达之诮,帝疾之,时举中书郎,诏曰:‘得其人与否,在卢生耳,选举莫取有名,名如画地作饼,不可啖也!’”

【今译】 三国魏明帝时,有些名士喜欢沽名钓誉,明帝很厌恶。当时要选拔中书郎,明帝下诏说:“得不得到人才,在于卢毓。选拔不要根据名气大小,名气如同画在地上的饼。是不能吃的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虚有其名,无益实用。

【典形】 充饥画饼、画饼、画饼充饥、画地饼、画地为饼、虚名画饼。

【示例】

〔充饥画饼〕 元·关汉卿《诈妮子调风月》:“便是止渴思梅,充饥画饼,因甚顷刻休?”

〔画饼〕 唐·元稹《钱重物轻议》:“若更将广引古今,诞饰词辩,有齐画饼,无益国经。”

〔画饼充饥〕 宋·李清照《打马赋》:“说梅止渴,稍苏奔竞之心; 画饼充饥,少谢腾骧之志。”

〔画地饼〕 宋·黄庭坚《饮润父家》:“一醉解语花,万事画地饼。”

〔虚名画饼〕 宋·陆游《酒熟醉中作短歌》:“虚名一画饼,陈迹几刍狗?”


【词语画饼充饥】  成语:画饼充饥汉语词典:画饼充饥

猜你喜欢

  • 冰斧

    源见“冰人”、“执柯”。指媒人。《聊斋志异.鸦头》:“赵戏之曰:‘君倘垂意,当作冰斧。’王怃然曰:‘此念所不敢存。’”何垠注:“冰斧,媒妁也。《诗.邶风》:‘迨冰未泮,’又《豳风》:‘匪斧不克。’”【

  • 藜灯

    同“藜阁火”。明吴廷翰《挽刘南淙舅》诗之三:“少微一点陨如雷,夜久藜灯惨不开。”

  • 伐冰之家

    《礼记.大学》:“伐冰之家,不畜牛羊。”据汉.郑玄注和唐.孔颖达疏称,古时候,卿大夫之家,丧祭之时,经常用冰。故使人役在背阴之处,伐击冰块,以供丧祭之用。故“伐冰之家”常以称贵族豪门。唐.柳宗元《柳河

  • 烟波千里

    云烟和水浪茫茫千里,形容江湖远隔。比喻分别后难以再逢。唐代王涯《闺人赠远》诗:“形影一朝别,烟波千里分。”

  • 齐太史简

    《左传.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太史(古代官名,夏、商、周三代时,为史官和历官之长,古时史官与历官不分,秦称太史令,汉属太常,以后历代名称隶属多有变异,但其基本职司是掌管天文、历法、史料)书曰:‘崔杼弑其君

  • 秀实头

    源见“戴头来”。用以表示不怕死。清赵翼《奉命赴滇从军征缅甸》诗之二:“难甘公府宣明面,已戴军门秀实头。”

  • 三十年老娘,倒绷孩儿

    老娘:接生婆。绷:包扎。 干了三十年的接生婆,接生时把婴儿包扎倒了。 比喻富有经验的老手,一时疏忽致误。语出宋.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七:“苗振以第四人及第,既而召试馆职。一日,谒晏丞相,晏语之曰:‘

  • 大耳翁

    同“大耳儿”。晋常璩《华阳国志.刘先主志》:“公曰:‘大耳翁未之觉也。’”【词语大耳翁】   汉语大词典:大耳翁

  • 德公

    源见“鹿门采药”。借指隐士。宋苏轼《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》诗:“苍耳林中太白过,鹿门山下德公回。”

  • 看西爽

    源见“拄笏看山”。借指闲居赏景。西爽,西山爽气。清钱谦益《张藐姑太仆许饷名酒叠前韵奉简》:“马曹官好看西爽,酒郡封移带宿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