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王佐之才

王佐之才

王:帝王。佐:辅助。指具有辅佐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赞》说:“刘向曾称颂董仲舒有辅佐帝王建功业、治天下的大才干,即使辅佐商汤王的伊尹、辅佐周武王的吕尚这样的贤相也不过如此。至于辅佐齐桓公的管仲、辅佐齐景公的晏婴之流,不过是辅佐着霸主罢了,他们更难以与董仲舒相比了。”后以此为典,咏安邦治国的贤才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56《董仲舒传·赞》2526页:“刘向称‘董仲舒有王佐之材,虽伊吕亡(通“无”)以加,管、晏之属,伯(同“霸”)者之佐,殆不及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荀彧传》:“彧年少时,南阳何颙异之,曰:‘王佐之才也。’” 唐·姚思廉《梁书·孔休源传》:“董仲舒华令思何以尚此,可谓后生之准也。观其此对,足称王佐之才。” 唐·杨炯《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》:“当朝一见,许其王佐之才;行路相逢,知其美人之赠。” 唐·白居易《效陶潜体诗十六首》之14:“地寒命且薄,徒抱王佐才。” 唐·皮日休《太湖石》:“苟有王佐才,崛起于太湖;试问欲西笑,得如兹石无?”


偏正 指有辅助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。《北齐书·杜弼传》:“州牧任城王澄闻而召问,深相嗟赏,许以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辅助帝王治理国家的才能或人才。→栋梁之材 倜傥之才 ↔膏粱子弟。


【词语王佐之才】  成语:王佐之才汉语词典:王佐之才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相张家

    《新唐书.张嘉贞传.张弘靖》:“先第在东都思顺里,盛丽甲当时,历五世无所增葺(qì修补房屋),时号‘三相张家’云。”唐玄宗时用张嘉贞为相,德宗时用张延赏为相,宪宗时用张弘靖为相。三人都是张姓又都任职宰

  • 齿族

    《礼记.记义》:“壹命齿于乡里,再命齿于族,三命不齿;族有七十者,弗敢先。”因用“齿族”表示族人相聚,以年龄大小为序。唐颜真卿《庙享议》:“缘齿族之礼,广尊天之道,以实太祖明神烝烝之本意,亦所以化被天

  • 胤萤

    同“胤案萤”。唐李商隐《秋日晚思》诗:“枕寒庄蝶去,窗冷胤萤销。”

  • 摩尼

    源见“摩尼珠”。指宝珠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广譬》:“摩尼不宵朗,则无别于碛砾。”唐颜真卿《抚州戒坛记》:“严身璎珞,照耀有摩尼之光。”亦泛指佛珠。清赵翼《村舍即事》诗:“床无阿堵烦人举,手有摩尼诵佛持。

  • 吴坂

    源见“骥伏盐车”。指受困厄的地方。南朝 宋何承天《拟君马黄》诗:“不怨吴坂峻,但恨伯乐稀。”【词语吴坂】   汉语大词典:吴坂

  • 中钩

    源见“射钩”。射中带钩。指管仲射中小白事。唐吴兢《贞观政要.任贤》:“卿罪重于中钩,我任卿逾于管仲。”【词语中钩】   汉语大词典:中钩

  • 陈惊座

    《汉书.陈遵传》:“〔陈遵,字孟公〕所到,衣冠怀之,唯恐在后。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,每至人门,曰陈孟公,坐中莫不震动,既至而非,因号其人曰‘陈惊座’云。”后用以借指名震于时的名士或徒具虚名之人。宋苏轼

  • 鸱鸮吓雏凤

    源见“鸱得腐鼠”。喻庸人俗辈以贱物、利禄为珍,忌怕贤能争夺。汪文溥《子美嘱题化佛化装百相即柬亚子》诗:“惜哉有材不有用,腐鼠鸱鸮吓雏凤。”

  • 分竹使

    同“分虎竹”。宋苏轼《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》诗:“顾我迂愚分竹使,与君谈笑用蒲鞭。”

  • 牛眠荫

    源见“牛眠地”。旧指已故亲长葬吉地而给予子孙的福荫。明 吾丘瑞《运甓记.庐山会合》:“问勋业从来有几,始信牛眠荫果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