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猿献玉环

猿献玉环

后蜀.顾夐《袁氏传》:“……袁氏己鞫(注:穷困)育二子,治家甚严,不喜参杂。后恪之长安谒旧友人,王相国缙遂荐于南康张万顷大夫,为经略判官,挈家而往。袁氏每遇青松高山,凝睇久之,若有不快意。到端州,袁氏曰:‘去此半程,江壖(音ruǎn,空地)有峡山寺。我家旧有门徒僧惠幽,居于此寺,别来数十年,僧行夏腊(注:僧人出家的年数)极高,能别形骸,善出尘垢,傥经彼设食,颇益南行之福。’恪曰:‘然。’遂办斋蔬之具。及抵寺,袁氏欣然易服理粧,携二子诣老僧院,若熟其经者。恪颇异之,遂持碧玉环子以献,僧曰:‘此是院中旧物。’僧亦不晓(指不知碧玉环何以落到孙恪手)。及斋罢,有野猿数十,连臂下于高松而食于台上,后悲啸扪萝而跃。袁氏恻然,俄命笔题僧壁曰:‘剖破恩情役此心,无端变化几湮沉。不如遂伴归山去,长啸一声烟雾深。’乃掷笔于地,抚二子咽泣数声,语恪曰:‘好住好住,吾当永诀矣!’遂裂衣化为老猿,追啸者跃树而去,将抵深山而复返视。恪乃惊怛,若魂飞神丧。良久,抚二子一恸,乃询于老僧,僧方悟(曰):‘此猿是贫道为沙弥时所养。开元中,有天使高力士经过此,怜其慧黠,以束帛而易之。闻坻(音zhǐ,著,止)京师,献于天子。时有天使来往,多说其慧黠过人,常驯扰于上阳宫内。及安史之乱,即不知所之。于戏!不期今日更睹其怪异耳。碧玉环者,本诃陵(注:古南海有诃陵国)胡人所施,当时亦随猿颈而往。今方悟矣。’恪遂惆怅,舣舟(注:船拢岸。舣,音yǐ)六、七日,携二子而回棹,更不能之任矣。”此事又见裴铏《传奇》。

孙恪娶妻袁氏,在挈妻子赴任途中,路经端州,游峡山寺。恪将一碧玉环献给老僧。斋饭后,有野猿数十悲啸而来,袁氏见同类来迎,心绪悲恻,于是命笔赋诗,与丈夫及二子诀别,化为老猿,长啸追逐而去。至此,僧人方才明白此猿是自己为沙弥时所饲养后献给天子的那只猴子,碧玉环是诃陵胡人布施给寺院的旧物,献猿时系在猿的脖颈上而带往唐宫的。后因用为离奇失妇的典故。

幼学琼林》卷四“鸟兽”:“猿献玉环,孙恪自峡山失妇;鹿随丹毂,郑宏从汉室封公(见“画鹿轓”)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虞寄先识

    《南史.虞寄传》:“前后所居官,未尝至秩,满裁朞月,便自求解退。尝曰:‘知足不辱,吾知足矣。’”《陈书.虞荔传》附虞寄:“寄知(陈),宝应不可谏,虑祸及已,乃为居士服以拒绝之。常居东山寺,伪称脚疾,不

  • 鼎鱼

    源见“鱼游沸鼎”。指处于险境或濒临灭亡的人或事物。唐杜甫《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》:“鼎鱼犹假息,穴蚁欲何逃?”【词语鼎鱼】   汉语大词典:鼎鱼

  • 倒持泰阿,授之以柄

    泰阿:古代宝剑名。泰,一作“太”。把宝剑倒拿着,剑柄给了别人,锋刃对着自己。比喻随意地把权力交给别人,自己反受其害。语本《汉书.梅福传》“倒持泰阿,授楚其柄”。颜师古注:“言秦无道,令陈涉、项羽乘间而

  • 君子猿鹤

    源见“猿鹤沙虫”。喻指阵亡的将士。唐李白《古风》之二八:“君子变猿鹤,小人为沙虫。”

  • 秦驱

    同“秦王鞭石”。明李东阳《徐州新洪诗》:“岩收傅筑功难继,海着秦驱事可猜。”

  • 圣人之教,不肃而成

    圣人的施教,不必过分严肃,但却能够成功。语出《孝经.圣治章》:“圣人之教,不肃而成,其政,不严而治。”《资治通鉴.唐纪.太宗贞观十六年》:“魏王泰月给逾于太子,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:‘昔汉窦太后宠梁孝王

  • 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;治于人者食人,治人者食于人

    食( ㄕˋ shì )人:养活别人。 脑力劳动者统治人,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;被统治者养活别人,统治者靠人养活。 这是古代儒家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观点。语出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“或劳心,或劳力;劳

  • 尽善尽美

    极完善,极美好。或说完美无缺。《论语.八佾》:“子谓《韶》,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谓《武》,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”韶:舜时的乐曲名。武:周武王时乐曲名。并列 事物完美统一,无一缺点。形容极其完善美好。林玉山

  • 金门客

    源见“玉堂金马”。指官宦贵客。明唐顺之《同皇甫子循游横山》诗之二:“幸接金门客,相攀桂树荣。”【词语金门客】   汉语大词典:金门客

  • 陈抟堕驴背

    宋王偁《东都事略.陈抟传》:“〔陈抟〕尝乘白驴欲入汴,中涂闻太祖登极,大笑坠驴,曰:‘天下于是定矣!’”又宋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卷七:“华山隐士陈抟……尝乘白骡(或作驴),从恶少年数百,欲入汴州。中途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