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犬牙相制

犬牙相制

此典指宋昌对汉文帝说,高祖刘邦封亲属当各地的王,使他们地界相连,如犬牙上下交错,可以互相牵制。汉文帝(前202——前157年),姓刘名恒,是高祖刘邦的中子。刘邦破陈豨(xī西)军,定代(今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和山西省东北部地区)地,立刘恒为代王。刘邦死后,吕后专权,她的亲属从各方面把持朝政。公元前180年,吕后病死,大臣周勃、陈平等诛灭诸吕,决定迎接代王刘恒为汉皇帝。刘恒询问左右群臣之意见,有些大臣认为:朝廷内都是高祖刘邦手下的文臣武将,善于用兵,惯使诈谋,口头上说迎接大王,其实不可轻信,希望大王托病不去,以观察事态之变化。但中尉(管京城治安的武官)宋昌(楚将宋义的孙子,曾随刘邦起兵反秦)进言说:“群臣之意见都是不对的。当秦末朝政腐败时,各国诸侯和各地英雄豪杰都纷纷起兵,当时自以为能得天下之人数以万计,然而最终登上天子宝座的,只有刘氏一人,天下豪杰已断绝了做皇帝的念头,这是第一点。高祖封刘氏子弟为王,封地犬牙交错,互相制约,这便是人们所说坚如大石的宗族,天下都已信服刘氏势力之强大,这是第二点。汉朝建立以来,废除了秦朝的苛政,制定了新的法令,对人民施行恩德,老百姓个个安分守己,人心难以动摇,这是第三点。大王年又居长,贤德圣明,仁爱孝顺,天下闻名,所以朝廷大臣们顺应天下人心,要迎立大王为皇帝,请大王不要有什么疑虑。”刘恒听宋昌说话有理,于是进京继位了汉皇帝。后以此典比喻多种力量互相牵制、互相制约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0《孝文本纪》413、414页:“中尉宋昌进曰:‘群臣之议皆非也。夫秦失其政,诸侯豪桀并起,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,然卒践天子之位者,刘氏也,天下绝望,一矣。高帝封王子弟,地犬牙相制,此所谓盘石之宗也,天下服其强,二矣。汉兴,除秦苛政,约法令,施德惠,人人自安,难动摇,三矣。大王又长,贤圣仁孝,闻于天下,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,大王勿疑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班固《汉书·中山靖王刘胜传》:“诸侯王自以骨肉自亲,先帝所以广封连城,犬牙相错者,为盘石宗也。”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书·诸葛恪传》:“又弟所在,与贼犬牙相错。” 唐·刘禹锡《郎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》:“新恩共理犬牙地,昨日同含鸡舌香。” 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:“其岸势犬牙差互,不可知其源。” 元·脱脱等撰《宋史·俞允传》:“环州田与夏境犬牙交错,每获必遭掠,多弃弗理。”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21:“唐初府兵最盛,后变为藩镇,虽跋扈不臣,而犬牙相制,终藉其力。”


主谓 原意是地界像犬牙那样互相交叉错杂,互相牵制。后比喻各种关系错综复杂,互相牵制。语出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高帝封王子弟,地犬牙相制,此所谓盘石之宗也。”也作“犬牙相临”。


【词语犬牙相制】  成语:犬牙相制汉语词典:犬牙相制

猜你喜欢

  • 盐絮家风

    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谢太傅寒雪日内集,与儿女讲论文义,俄而雪骤。公欣然曰:‘白雪纷纷何所似?’兄子胡儿曰:‘撒盐空中差可拟。’兄女曰:‘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’公大笑乐。即公大兄无奕女,左将军王凝之妻也。

  • 牙弦

    源见“伯牙鼓琴”。指精美之琴。寓相知之意。唐许敬宗《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归》诗:“周醪忽同醉,牙弦乃共挥。”【词语牙弦】   汉语大词典:牙弦

  • 门庭若市

    形容来者之多,就象集市一样。战国时期,齐威王的一个臣子邹忌身体修长健美。有一天,他穿上华丽的朝服对镜自照,问他的妻子,我和城北徐公相比,谁更漂亮?他的妻子回答道,您最漂亮,徐公长得怎能比得上您呢。徐公

  • 触山之力

    形容非凡的气力。南朝宋刘峻《辩命论》: “触山之力无以抗; 倒日之诚弗能感。” 参见:○天柱折偏正 共工氏头触不周山,天柱折,地维绝。比喻无穷的力量。南朝梁·刘峻《辨命论》:“~,无以抗;倒日之诚,弗

  • 湫闭

    《左传.昭公元年》:“勿使有所壅闭湫底,以露其体。”杜预注:“湫,集也;底,滞也。”后以“湫闭”谓闭塞不通。清魏源《默觚下.治篇》:“衰则反是,其人材如蛰墐户,湫闭槁窳,所至而百物受其怆悢。”【词语湫

  • 彩霓

    宋司马光《范景仁传》:“召试学士院,诗用‘彩霓’字。学士以沈约《郊居赋》‘雌霓连蜷’,读‘霓’为入声,谓景仁为失韵。”后遂以“彩霓”为作诗用韵之典。明杨慎《咏端溪砚廿韵示儿》:“绮思生松黛,讹音辨彩霓

  • 唐生决疑

    源见“蔡泽年寿”。指唐举为蔡泽看相,预测未来。北周庾信《蔡泽就唐生相赞》:“蔡泽羁旅,唐生决疑,无劳神策,不问灵龟。”

  • 遗安

    《后汉书.庞公传》:“〔庞公〕因释耕于垄上,而妻子耘于前。表(刘表)指而问曰:‘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,后世何以遗子孙乎?’庞公曰:‘世人皆遗之以危,今独遗之以安;虽所遗不同,未为无所遗也。’”后遂以

  • 竹上鱼

    源见“鲇鱼上竹竿”。喻羁身仕宦不能脱身、求进艰难之人。宋王千秋《生查子》词之七:“功名竹上鱼,富贵槐根蚁。”

  • 钻天令

    宋庞元英《文昌杂录》卷四:“北京留守王宣徽 洛中园宅尤胜,中堂七间,上起高楼,更为华侈。司马公在陋巷,所居才能芘风雨;又作地室,常读书于其中。洛人戏云:‘王家钻天,司马家入地。’”因以“钻天令”指升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