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牛衣泣

牛衣泣

牛衣:用草、麻等物编织成为牛御寒之物。王章(?-前24年)字仲卿,泰山钜平(今山东泰安西南)人。年轻时任文学官(郡及王国的教官),不久升任谏大夫(掌论议的官),在朝廷以敢于直言谏诤而著名。当初,王章在长安求学时,和妻子住在一起。有一次王章患病,因家中贫寒没有棉被,只得用牛衣遮体御寒。王章病重,自认为将要死去,就哭着和妻子诀别。妻子却生气地斥责王章说:“仲卿!现今长安城中朝廷显贵有谁的才干能超过你呢?现在处在贫病交迫中,不振作精神去奋斗,却反而哭哭啼啼的,太没有志气了!”后来王章历任各级官员,最后担任京兆尹(京都长安的行政长官),他想给皇帝上书奏事。妻子又制止说:“人应当知足,你怎么不想一想当年睡在牛衣里哭泣的情况呢?”后以“牛衣对泣”为典咏生活贫困,或谓贫贱夫妻共守穷困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76《王章传》3238、3239页:“王章字仲卿,泰山钜平人也。少以文学为官,稍迁至谏大夫,在朝廷名敢直言。”“初,章为诸生学长安,独与妻居。章疾病,无被,卧牛衣中,与妻决(通“诀”),涕泣。其妻呵怒之曰:‘仲卿!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?今疾病困厄,不自激昂,乃反涕泣,何鄙也!’后章仕宦历位,及为京兆,欲上封事,妻又止之曰:‘人当知足,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梁·萧统《锦带书十二月启·十月》:“牛衣当被,畏见王章;犊鼻亲操,恐逢犬子。” 唐·刘禹锡《谪居悼往》:“牛衣独自眠,谁哀仲卿泣?” 唐·温庭筠《上裴舍人启》:“今则阮路兴悲,商歌结恨;牛衣夜哭,马柱晨吟。” 唐·罗隐《寄袁皓侍郎》:“我寝牛衣弊,君居豸角危”。 唐·皮日休《鲁望读襄阳旧传见赠因而寄答》:“甘穷卧牛衣,受辱对狗窦。” 宋·王安石《漫成》:“清时无路取封侯,病卧衣牛已数秋。” 宋·王令《日益无聊赖偶成》:“困卧牛衣空有泪,剧弹剑铗不成歌。” 宋·苏轼《追和戊寅岁上元》:“合浦卖珠无复有,当年笑我泣牛衣。” 宋·苏辙《和柳子玉纸帐》:“京兆牛衣聊可籍,公孙布被旋须缝。” 宋·陆游《和范待制秋兴》:“一生不作牛衣泣,万事从渠马耳风。” 宋·朱熹《次秀野咏雪韵三首》之一:“赖有袁生清兴在,忍寒应未泣牛衣。” 宋·刘克庄《沁园春·和林卿韵》:“便羊裘归去,难留严子;牛衣病卧,肯泣王章。” 明·张四维《双烈记·惜别》:“你是奋翼飞天陶士行,正是对泣牛衣王仲卿。” 明·袁宏道《述内》:“玉白冰清欲何为,不记牛衣对泣时?” 明·汤传楹《与展成书》:“此真旧日元龙豪举,安能效小儿曹牛衣对泣哉?” 清·归庄《庚辰生日》:“从今莫堕牛衣泪,策马长途日日新。” 清·顾贞观《金缕曲·寄吴汉槎宁古塔》:“泪痕莫滴牛衣透。数天涯、依然骨肉,几家能够?” 清·袁枚《病中赠内》:“宛转牛衣卧未成,老来调摄费经营。” 清·宣鼎《夜雨秋灯录·义猫》:“翁家乏食,借贷无门,典质已尽,搔首踟蹰,牛衣对泣而已”。


【词语牛衣泣】   汉语词典:牛衣泣

猜你喜欢

  • 井底观天

    源见“坐井观天”。比喻见闻不广,学识不博。亦用为谦词。元周德清《一枝花.遗张伯元》套曲:“向管中窥豹那知外,坐井底观天又出来。”

  • 宋弘守义

    同“宋弘不谐”。《古今小说.金玉奴棒打薄情郎》:“宋弘守义称高节,黄允休妻骂薄情。”

  • 周公

    源见“梦周”。称夜梦。唐卢仝《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》诗:“日高丈五睡正浓,军将叩门惊周公。”【词语周公】   汉语大词典:周公

  • 张敞怃眉

    同“京兆眉妩”。宋黄庭坚《次韵子瞻送穆父二绝》之二:“张敞怃眉应急召,董宣强项莫低回。”

  • 大床独卧

    源见“元龙高卧”。形容才具之士当仁不让。宋陆游《题庵壁》诗:“大床独卧豪犹在,万众横行策竟疏。”

  • 燕兰梦

    源见“燕梦征兰”。借指生子之愿望。宋杨亿《宣曲二十二韵》:“秦凤来何晚,燕兰梦未成。”

  • 椒兰妒忌

    《楚辞》战国楚.屈原《离骚》:“余以兰为可恃兮,羌无实而容长;委厥美以从俗兮,苟得列乎众芳。椒专佞以慢慆兮,榝又欲充夫佩帏。”楚诗人屈原在《离骚》中用椒、兰分别代指楚大夫子椒和楚怀王弟司马子兰二人,他

  • 分源豕韦

    《左传.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宣子曰:‘昔匄之祖,自虞以上,为陶唐氏,在夏为御龙氏,在商为豕韦氏,在周为唐.杜氏,晋主夏盟为范氏,其是之谓乎?’”晋.杜预注御龙氏:“谓刘累也。”春秋晋国范匄的祖先在商朝时

  • 桑榆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引《淮南子》:“日西垂,景在树端,谓之桑榆。”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,因以指日暮。比喻晚年,垂老之年。《文选.曹植〈赠白马王彪〉诗》:“年在桑榆间,影响不能追。”李善注:“日在桑榆,以喻人

  • 移风改俗

    同“移风易俗”。《宋书.乐志一》:“移风改俗,致和乐之极。”《南史.宋纪上.武帝》:“公闲邪纳正,移风改俗。”见“移风易俗”。《宋书·乐志》:“~ ,致和乐之极。”【词语移风改俗】  成语:移风改俗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