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桑林祷雨

桑林祷雨

墨子.兼爱下》:“汤(商朝开国之君,名履)曰:‘惟小子(汤自卑称)履,敢用玄牡(玄牡,黑色的公牛。汤为天子,祭祀当用太牢,黑色的公牛就是做为太牢的牺牲),告于上天后(指皇天后土)曰:“今天大旱,即当朕身履(朕,国君皇帝自称。天大旱是上天惩罚罪孽,其罪应由履一人承担),未知得罪于上下(指不知怎样得罪了天地),有善不敢蔽(隐瞒),有罪不敢赦,简(简同阅,指鉴察善恶)在帝(上帝)心,万方有罪,即当朕身,朕身有罪,无及万方。”’即此言汤贵为天子,富有天下,然且不惮以身为牺牲,以祠(同词)说于上帝鬼神。……”

又《吕氏春秋.顺民》:“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,天大旱,五年不收。汤乃以身祷于桑林(古代传说桑山之林能兴云作雨),曰:‘余一人有罪,无及万夫;万夫有罪,在余一人,无以一人不敏(不材)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。’于是剪其发,?(音同郦。?,砥也;或以为是磨字之误)其手,以身为牺牲,用祈福于上帝,民乃甚悦,雨乃大至。”

此事又之《尸子》,《淮南子》之“修务”、“主术”,《论衡》之“感虚”、“明雩”,《帝王世纪》,《搜神记》卷八。

古人相信“天人感应”,为了宣扬德政,把某些“善行”,说成是能够感动上天的伟力。汤以六事自责,“桑林祷雨”即其一例。汉.王充,在《论衡》一书中,指出:“天之运气(即自然变化的规律),非政所致。”“时当自然,虽雩祭请求,终无补益。”这就是说,天道的变化,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而发生发展的。单凭人的乞求而达到改变天道的某种目的是不可能的。

旧以“桑林祷雨”用为颂扬贤君德行的典故。《淮南子.修务训》:“是故禹之为水,以身解于阳盱之河;汤旱,以身祷于桑山之林。”


偏正 祷天降雨在桑林间举行。指商汤扮作祭天的牺牲,为民求雨。借喻垂千古的为官德政。语本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汤之时,七年旱,以身祷于桑林之际,而四海之云凑,千里之雨至。”△褒义。用于颂扬为民排忧解难的官员。→生佛万家


猜你喜欢

  • 圯编

    同“圯桥书”。宋李义山《祝英台近.寿张路钤》词:“直须用了圯编,封侯万户,却归共、赤松翁约。”

  • 只敬衣衫不敬人

    意谓敬重别人,只看他的穿着而不看他的为人。 形容世俗的势利眼光。语出宋.普济《五灯会元.卷一七.三圣继昌禅师》:“师曰:‘五陵公子争夸富,百衲高僧不厌贫。近来世俗多颠倒,只重衣衫不重人’。”后多引作

  • 京观

    《左传.宣公十二年》:“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?”杜预注:“积尸封土其上,谓之京观。”后以“京观”谓战胜者为炫耀而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。《后汉书.皇甫嵩传》:“首获十余万人,筑京观于城南。”【词语

  • 楚剑

    汉.刘向《说苑.指武》:“秦昭王中朝而叹曰:‘夫楚剑利,倡优拙。夫剑利则士多慓悍;倡优拙,则思虑远也。吾恐楚之谋秦也。’”据说古代楚地之剑,以锋利著称,名谓“楚剑”。后遂用为咏剑,或喻指有才华士人之典

  • 缑山白鹤

    源见“王乔控鹤”。指仙鹤。明谢谠《四喜记.巧夕宫筵》:“浪传王母青禽至,欲借缑山白鹤乘。”

  • 鸟伏翟泉

    源见“苍鹅出地”。翟,同狄。喻有异族入侵的潜在危险。北周庾信《思旧铭》:“况复鱼飞武军,预有弃甲之征;鸟伏翟泉,先见横流之兆。”

  • 傅瑕遭杀

    《左传.庄公十四年》:“郑厉公自栎侵郑,及大陵,获傅瑕。傅瑕曰:‘苟舍我,吾请纳君。’与之盟而赦之。六月甲子,傅瑕杀郑子及其二子,而纳厉公……厉王入,遂杀傅瑕。”郑厉公从栎城攻入郑国,在大陵俘虏了郑大

  • 共工触天柱

    同“共工触柱”。清 丘逢甲《杂诗》之二:“共工触天柱,西北遂倾坠。”

  • 推轮捧毂

    同“推毂”。明无名氏《精忠记.告奠》:“生不能请功受赏,推轮捧毂,拜将登坛。”见“捧毂推轮”。【词语推轮捧毂】  成语:推轮捧毂汉语大词典:推轮捧毂

  • 不为五斗折

    同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。宋黄庭坚《次韵奉送公定》:“不为五斗折,自无三径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