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数典忘祖

数典忘祖

比喻忘本。公元前527年,晋国以荀跞、籍谈为正、副使节,到洛阳去参加穆后的葬礼。安葬完毕,除去丧服,周景王设宴招待荀跞一行。席间,周天子问,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,何以晋国独无。荀跞让副使籍谈回答。籍谈即以晋国受封时王室未曾赐给明德之器与地近戎狄、远于王室为理由回答了周天子。周天子当面一一驳斥。他历数成王封唐叔、襄王赐文公等许多历史事实说明王室对晋国曾屡有封赠和赏赐。而且,他还指出,籍谈高祖曾掌晋国典籍,遂以籍为姓而世守其官。并讥评他虽是司典之后,但却数典而忘其祖。籍谈不能回答,宴会遂不欢而散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十二月,晋荀跞如周,葬穆后,籍谈为介。既葬除丧,以文伯宴,樽以鲁壶。王曰:‘伯氏,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,晋独无有,何也?’文伯揖籍谈。……籍谈不能对。宾出,王曰:‘籍父其无后乎,数典而忘其祖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袁枚《与钱竹汀书》:“枚祖籍慈溪,为兄部民,因生长杭州,数典忘祖。”


连动 典,典籍。①查数着典籍,却忘记了祖先的职守。比喻忘本。语本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周景王曰:‘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,晋独无有,何也?’文伯揖籍谈,对曰:‘晋居深山,戎狄与之邻,远于王室,拜戎不暇,何以献器?’王历举旧典以折之曰:‘女司典之后也,何故忘之?’”祖慰《祖慰的怪味小说》:“想伟大,结果是灭亡,~的人就是得了精神癌的人。”②比喻对祖国的历史无知。清·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卷1:“史迁用之《秦本纪》后,最为切当……班固又于陈涉、项羽传后引此及史迁所论项羽者,以作二人传赞,未免数典而忘其祖也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比喻忘记事物的根本、缘由。↔言不谙典


【词语数典忘祖】  成语:数典忘祖汉语词典:数典忘祖

猜你喜欢

  • 如履如临

    源见“履薄临深”。喻指极为戒惧谨慎。《旧唐书.僖宗纪》:“朕守大器之重,居兆人之上,日慎一日,如履如临。”见“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”。《旧唐书·僖宗纪》:“朕守大器之重,居兆人之上,日慎一日,~。”【词

  • 丝竹陶写

    源见“东山丝竹”。谓以音乐怡悦性情,消愁解闷。宋辛弃疾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富贵何时休问,离别中年堪恨,憔悴鬓成霜。丝竹陶写耳,急羽且飞觞。”偏正 丝竹,弦乐和管乐,泛指音乐。用音乐陶冶性情,排解烦闷。《

  • 陆池莲

    南朝 梁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上:“越中有王氏之橘园……吴中有陆家白莲、顾家斑竹。”后因以“陆池莲”指莲花。唐杜甫《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》:“紫收岷岭芋,白种陆池莲。”一本作“陆家莲”。【词语陆

  • 衣无二采

    见“衣不重采”。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:“朝廷躬自菲薄,去绝奢饰,食不兼味,~。”

  • 时日曷丧,予及汝偕亡

    时:同“是”,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”。日:太阳,比喻暴君夏桀。曷:何。这里是“何时”的意思。丧( ㄙㄤˋ sàng ):灭亡。 这个太阳何时消灭,我愿与你同归于尽。 原指夏朝百姓痛恨暴君夏桀,表

  • 秦庭筑

    源见“置铅击筑”。借指抗暴复仇。清王夫之《广遣兴》诗:“井底史留坑外字,秦庭筑和雍门琴。”

  • 苦战不侯

    参见“李广难封”。

  • 游刃有馀

    源见“庖丁解牛”。谓做事熟练,得心应手。明冯梦龙《智囊补.总叙》:“人取小,我取大,人视近,我视远,人动而愈纷,我静而自正,人束手无策,我游刃有馀。”【词语游刃有馀】  成语:游刃有馀

  • 柿叶堪书

    同“柿叶学书”。宋杨万里《食鸡头子》诗:“却忆吾庐野塘味,满山柿叶正堪书。”

  • 腹背受敌

    腹背,指自己的前面、后面。形容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。本指东晋刘裕伐后秦姚泓之事。北魏泰常元年,刘裕攻后秦,要逆黄河而上,于是向北魏借道。太宗召群臣计议,公卿都说:“函谷关有天险之号,一夫当关,万人不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