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敌忾同仇

敌忾同仇

又作“同仇敌忾”。敌:对抗。忾:愤怒。 同仇;共同对仇敌。指共同愤起对抗外敌。李宗羲(?-1884年),字雨亭,开县(今四川开县)人。道光二十七年(1847年)进士。同治十二年(1873年),升两江总督。当时清廷命令修建圆明园,李宗羲上奏条陈说:“外国有日本人来侵略欺侮,国内有各地民众起义的忧虑,这对于天道时机、人情事理,都有可以深加考虑的地方。呈清朝廷节省营造修建,减少衣服、车马过奢等费用。”同治十三年(1874年),李宗羲又上奏条陈说:“天空星象变幻多次出现,外国人侵略祸患正如火烧旺盛。上年(同治十二年,1873年)御史(专职监察官)沈淮曾经上奏呈请停止修建圆明园工程,我也冒昧贡献愚蠢的诚意。现在还有不能不说的话,当今大局艰难困苦,收入短少,这是事件之一。现今外国人侵入肢体,圆明园距离北京城内有几十里,既没有坚强城防,又没有大队护卫的兵士。连年以来,每次遇到百姓、教会争斗,外国人出动以倚仗兵船武力来要挟。天津早晨有军事行动的警报,那就是海淀地区晚上受到惊扰。皇帝侍奉皇太后在圆明园,这是我们臣子所感到万分不安的了。如果得到皇帝君权立即决断,迅速停止圆明园修建工程,使全国的百姓,知道皇帝有躺卧薪草品尝苦胆的思想,必定一致振愤共同对抗外敌的气慨。”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426《李宗羲传》12244、12245页:“时诏修圆明园,宗羲疏言:‘外侮内患,天时人事,皆有可虑。请省营缮,减服、御。’十三年,又疏言:‘星变屡见,外患方炽。上年御史沈淮奏请停止园工,臣亦冒贡愚忱。兹复有不能已于言者,时局艰难,度支短绌,特一端耳。今外人入处肘腋,圆明园距京城数十里,既无坚城管钥之固,复少大枝护卫之兵。频年以来,每遇民、教争斗,外人动挟兵船要求。天津朝警,则海淀夕惊。皇上奉皇太后于此,此臣所万分不安者也。如蒙皇上乾纲立断,速谕停工,天下臣民,知皇上有卧薪尝胆之思,必共振敌忾同仇之气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梁启超《论教育当定宗旨》:“则宜法德意志,使欲造成君国一体同仇敌忾之国民也。” 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17节:“我辈苟坚持此主义,虽复中道以死,而此同仇敌忾之念,犹将传诸我子孙。”


见“同仇敌忾”。方令孺《母亲的话》:“他们就行动起来了,自动的参加革命组织,一个个就从我身边走出去。我没有说什么,因为我一样的和他们~。”


【词语敌忾同仇】  成语:敌忾同仇汉语词典:敌忾同仇

猜你喜欢

  • 浮瓜沉李

    三国魏.曹丕《与朝歌令吴质书》:“浮甘瓜于清泉,沈朱李于寒水。”浮瓜沉李,甘凉消暑。后以“浮瓜沉李”做为消夏乐事之称。唐.杜甫《解闷》诗十一:“翠瓜碧李沉玉甃,赤梨葡萄寒露成。”宋.辛弃疾《临江仙.老

  • 水流心不竞,云在意俱迟

    竞:争。 江水滔滔奔流,自己胸怀平静,无意与流水竞争;白云悠悠在天,自己心情闲适,同它一样舒缓。 形容内心宁静闲适。语出唐.杜甫《江亭》:“水流心不竞,云在意俱迟。”明.谭元春《寄太史罗公萸江启》

  • 玄女授符

    《史记.五帝本纪》:“黄帝者,少典之子,姓公孙,名曰轩辕。”正义引《龙鱼河图》载:蚩尤作乱,“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,乃仰天而叹。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,制伏蚩尤,帝因使之主兵,以制八方”。后遂以“

  • 池中之物

    比喻没有志向的人,蛰处一隅。孙、刘联合赤壁破曹后,孙权以刘备为左将军,领荆州,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。刘备到京城去拜见孙权,周瑜上书说:“刘备是一代枭雄,又有猛似熊虎的关羽、张飞辅佐,一定不会久居人下

  • 陋巷

    源见“箪瓢陋巷”。借指贫寒。宋欧阳修《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》:“陋巷之士,甘藜藿而修仁义,毁誉不干其守,饥寒不累其心。”亦借指贫寒之家。宋苏轼《次韵王定国书丹元子宁极斋》:“王郎濯纨绮,意与陋巷亲。”

  • 坎蛙

    同“井蛙”。清顾炎武《酬李处士因笃》诗:“自哂同坎蛙,难佐北溟浪。”【词语坎蛙】   汉语大词典:坎蛙

  • 卖赋人

    源见“长门赋”。指汉司马相如。亦泛指文才极高之人。明李开先《宝剑记》三一出:“郎非卖赋人,妾岂听琴妇。”【词语卖赋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卖赋人

  • 辽天老鹤

    同“辽东鹤”。宋陆游《自咏闲适》:“残年邻曲幸相依,其似辽天老鹤归。”【词语辽天老鹤】  成语:辽天老鹤汉语大词典:辽天老鹤

  • 螽斯振羽

    源见“螽斯”。谓子孙众多。明无名氏《鸣凤记.夏公命将》:“愿将樛木连枝举,早见螽斯振羽飞。”【词语螽斯振羽】  成语:螽斯振羽汉语大词典:螽斯振羽

  • 不可转

    《诗经.邶风.柏舟》:“我心匪石,不可转也。”《柏舟》第三章首二句意思是说:我的心不是石头,是不可回转的。此章是诗人咏叹威仪不可侵犯。唐.杜甫《八哀诗.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》诗:“忧愤病二秋,有恨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