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收之桑榆

收之桑榆

源见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。谓事犹未晚,尚可补救。唐白居易《论行营状》:“古人云:收之桑榆,事犹未晚。”鲁迅《〈华盖集〉后记》:“所以赶紧订正于此,庶几‘收之桑榆’云。”


见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。唐·白居易《论行营状》:“古人云:‘~,事犹未晚。’”


【典源】《文选·潘岳 (西征赋)》注引《东观汉记》曰:“冯异,字公孙,拜为征西将军,与赤眉相距。上命诸将士屯渑池,为赤眉所乘; 反走上回谿阪。异复合兵追击,大破之殽底。玺书劳异曰:‘垂翅回谿,奋翼渑池,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’” 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亦载,文有不同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引《淮南子》 曰:“日西垂,景 (影) 在树端,谓之桑榆。”

【今译】 后汉冯异拜征西将军,与赤眉军作战。起初冯异败走回谿阪,后又重新集结军队,在崤底一带大破对方。光武帝下诏书慰劳冯异说:“你虽在回谿失利,但终于在渑池取胜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”东隅,指早晨; 桑榆,指日暮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开始时 (或在一方面) 失利受损,以后 (或在另一方面) 获胜成功; 也以“桑榆”借指人的晚年。

【典形】 补东隅、垂翅回谿、东隅有失、暮景桑榆、迫桑榆、桑榆、桑榆非晚、桑榆日月侵、桑榆晚、收桑榆、收拾桑榆、榆景、桑榆晓景、落景挂桑榆、东隅不可追、桑榆景、桑榆得、桑榆迫。

【示例】

〔补东隅〕 宋·陆游《书感》:“辛苦一生成底事,躬耕犹得补东隅。”

〔垂翅回谿〕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异奉辞以伐罪,初垂翅于回谿”

〔东隅有失〕 唐·刘禹锡《乐天重寄和晚达冬青》:“东隅有失谁能免?北叟之言岂便诬?”

〔暮景桑榆〕 元·汤式《一枝花·赠儒送任先生》:“暮景桑榆,杏林好春无数,橘泉甘乐有余。”

〔迫桑榆〕 南朝梁·江淹《谢仆射游览》:“曾是迫桑榆,岁暮从所秉。”

〔桑榆〕 三国·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:“年在桑榆间,景响不能追。”

〔桑榆非晚〕 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北海虽赊,扶摇可接;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。”

〔桑榆日月侵〕 唐·韩愈《孟生诗》:“萍蓬风波急,桑榆日月侵。”

〔桑榆晚〕 唐·刘禹锡《酬乐天咏老见示》: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”

〔收拾桑榆〕 宋·范成大《画工李友直为余作》:“收拾桑榆身老矣,追随萍梗意茫然。”

〔榆景〕 唐·孟郊《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》:“兰交早已谢,榆景徒相迫。”


【词语收之桑榆】  成语:收之桑榆汉语词典:收之桑榆

猜你喜欢

  • 温柔

    同“温柔乡”。清洪昇《长生殿.定情》:“愿此生终老温柔,白云不羡仙乡。”【词语温柔】   汉语大词典:温柔

  • 栾社

    同“栾公立社”。清赵翼《吊汤纬堂殉难凤山》诗:“定有他年栾社祭,传芭曲里送迎神。”【词语栾社】   汉语大词典:栾社

  • 不偏不徇

    见“不偏不倚”。明·朱之瑜《朱舜水集·与释独立书三首》(其二):“鸿论深入显出,切中事机,据理辩驳,号有利口,无所复置其喙,~,当为儒、释立一标准,固不朽之作也。”

  • 一经传训

    源见“籯金一经”。称美儒者教子读经的家风。宋韦骧《沁园春.廷评拜官》词:“汉相家声,一经传训,赏典今朝归庆门。”

  • 文园消渴

    同“文园病”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如是我闻一》:“文园消渴,俄夭天年。”【词语文园消渴】  成语:文园消渴汉语大词典:文园消渴

  • 畸士

    同“畸人”。宋周密《〈癸辛杂识〉序》:“余卧病荒间,来者率野人畸士,放言善谑,醉谈笑语,靡所不有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.畸士》:“鼎革之际,不乏畸士。”【词语畸士】   汉语大词典:畸士

  • 掐掌流血

    《世说新语.雅量》:“豫章太守顾邵,是雍之子。邵在郡卒,雍盛集僚属自围棋。外启信至,而无儿书,虽神气不变,而心了其故,以爪掐掌,血流沾褥。宾客既散,方叹曰:‘己无延陵之高,岂可有丧明之责!’于是豁情散

  • 粪土之墙

    《论语.公冶长》:“宰予昼寝。子曰:‘朽木不可雕也;粪土之墙,不可圬也。’”圬(wū),粉刷。象粪土一样的墙,是不能粉刷的。后因以“粪土之墙”比喻不堪造就的人。元.王氏〔中吕.粉蝶儿〕《寄情人》:“斗

  • 彼有其具

    《三国志.蜀书.简雍传》:“简雍字宪和,涿郡人也。……时天旱禁酒,酿者有刑。吏于人家索得酿具,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。雍与先主游观,见一男女行道,谓先主曰:‘彼人欲行淫,何以不缚?’先主曰:‘卿何以知之

  • 珠弹

    源见“隋珠弹雀”。指以珠弹射鸟雀。唐骆宾王《帝京篇》:“侠客珠弹垂杨道,倡妇银钩采桑路。”【词语珠弹】   汉语大词典:珠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