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推敲

推敲

宋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》卷十九引《刘公嘉话录》(按:《刘宾客嘉话录》原名《刘公嘉话录》,为唐韦绚撰):“

(贾)岛初赴举京师,一日于驴上得句云:‘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’始欲着‘推’字,又欲着‘敲’字,练之未定,遂于驴上吟哦,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,岛不觉冲至第三节(节,这里应指旌节,即古时官吏出行时的仪仗)。左右拥至尹前,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。韩立马良久,谓岛曰:‘作敲字佳矣。’”此事又见五代何光薳《鉴戒录》八“贾忤旨”、宋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。

唐人贾岛作诗炼字推敲不定,碰到韩退之,才帮他选定“敲”字。后因称反复斟酌字句为“推敲”,引申也可以指对问题的勘酌与研究。明.吴炳《画中人》传奇“之任”:“(小旦)问他也总是不明白的。枉费推敲,喉间格格浑难了。”清.孔尚任《桃花扇》传奇《投辕》:“你的北来意费推敲。”


【典源】 五代·何光远《鉴戒录》卷八:“ (贾岛) 自是往往独语,旁若无人。或闹市高吟,或长街啸傲。忽一日于驴上吟得‘鸟宿池中树,僧敲月下门。’初欲著推字,或欲著敲字,炼之未定。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,又作敲字手势,不觉行半坊,观者讶之,岛似不见。时韩吏部权京兆尹,意气清严,威振紫陌。经第三对呵喝,岛但手势未已,俄为宦者推下驴,拥至尹前,岛方觉悟,顾问欲责之,岛具对。‘偶得一联,吟安一字未定,神游诗府,致冲大官,非敢取尤,希垂至鉴。’韩立马良久,思之,谓岛曰:‘作敲字佳矣。’遂与岛并辔语笑,同入府署,共论诗道,数日不厌,因与岛为布衣之交。”

【今译】 唐代诗人贾岛苦心吟诗。一次,他在京城中骑驴吟得:“鸟宿池中树,僧敲月下门”一联,其中用“推”字还是用“敲”字,一时斟酌未定。于是边行边以手作“推”、“敲”姿势,不觉冲撞京兆尹韩愈仪仗。韩愈询问,贾岛如实说明原委,韩愈思考后告诉他:“还是用敲字为佳。”二人于是同入官府论诗,结为诗文之交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反复斟酌锤炼诗文词句; 也用以指对某种情况再三分析权衡。

【典形】 出手推敲、韩公知、炼推敲、推敲字、引手作推敲。

【示例】

〔出手推敲〕 宋·陈师道《骑驴》:“出手推敲宁避尹,题门吟咏不逢人。”

〔韩公知〕 豢·王摅《上宋蓼天少宰》:“昔者贾岛长安市,苦吟曾遇韩公知。”

〔炼推敲〕 宋·陆游《四月二十三日作》:“款门僧亦绝,无句炼推敲。”

〔推敲字〕 元 · 马致远 《湘妃怨》:“吟诗未稳推敲字,为西湖捻断髭。”


【词语推敲】   汉语词典:推敲

猜你喜欢

  • 细柳军

    同“细柳营”。宋欧阳修《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》诗:“罚筹多似昆明矢,酒令严于细柳军。”

  • 惊动梁尘

    同“歌落梁尘”。宋辛弃疾《浣溪沙》词:“歌串如珠个个匀,被花勾引笑和颦。向来惊动画梁尘。”

  • 谢女弟兄才

    源见“咏絮”。称扬合家少年男女皆才气横溢。清张问陶《送吴山尊同门就婚山左山尊继妇为渊如观察从妹》诗:“莫倚元龙湖海气,须防谢女弟兄才。”

  • 吾无为善

    《左传.昭公十三年》:“子产归,未至,闻子皮卒,哭,且曰:‘吾已无为为善矣,唯夫子知我。’”无为,无助也。无为为善,言无人助我为善也。春秋时,子皮(罕虎)与郑子产交情深厚,子皮死,子产哭说从此无人帮助

  • 助麦

    参见:麦舟

  • 冯唐白首

    源见“冯唐易老”。谓高寿。宋晁补之《引驾行.永嘉郡君生日》词:“庆孟光齐眉,冯唐白首,镇同欢笑。”见“冯唐易老”。宋·晁补之《引驾行·水嘉郡君生日》词:“庆孟光齐眉,~,镇同欢笑。”【词语冯唐白首】

  • 言不顺则事不成

    言语不能顺理成章,事情就办不成功。语出《论语.子路》:“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”清.李汝珍《镜花缘》四回:“况时值隆冬,概令群花齐放,未免时序颠倒。虽皇皇圣谕,究竟于理不顺,即使违误,谅难加

  • 七叶贵

    《汉书.金日磾传赞》:“金日磾夷狄亡国,羁虏汉庭,而以笃敬寤主,忠信自著,勒功上将,传国后嗣,世名忠孝,七世内侍,何其盛也!”汉朝外族人金日磾(音mìdī),在汉武帝朝历任高官要职,他很会处事,能得到

  • 北海觞

    同“北海尊”。宋 倪偁《鹧鸪天.九日怀文伯》词:“怀人独下西州泪,对菊谁空北海觞?”

  • 千里共婵娟

    同“月明千里”。宋苏轼《水调歌头.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》词: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【词语千里共婵娟】  成语:千里共婵娟汉语大词典:千里共婵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