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当断不断

当断不断

指司马迁撰写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最后评论春申君黄歇是:应当决断而不决断,反而受到他的祸害了。后以此典比喻办事优柔寡断,坐失良机。春申君黄歇担任楚宰相第二十五年,楚考烈王生病。朱英对春申君黄歇说:“人世间有不望而来的幸福,也有不望而来的灾祸。现在您处在不望而来的世道,服事不望而来的国君,怎么可以没有不望而来的帮手呢?”春申君黄歇说:“什么叫不望而来的幸福?”朱英说:“您担任楚国宰相二十多年了,虽然名义上是宰相,实际上却是楚王啊。现在楚考烈王生病,早晚将会去世,您就要辅佐幼主,代替他主持国政,好象伊尹、周公一样,等国王长大,就将政权还给他,否则您就可以南面称王而据有楚国?这就是所说不望而来的幸福。”春申君说:“什么叫不望而来的灾祸?”朱英说:“李园不理国事却是您的仇人。不统领军队却收养敢死的武士已经很久了,楚考烈王一去世,李园一定先入宫廷夺取权力,杀死您来灭口,这就是所说不望而来的灾祸。”春申君说:“什么是不望而来的帮手?”朱英回答说:“您派我担任郎中(管车、骑、门户),楚考烈王去世,李园一定先进入宫廷,我为您杀死李园,这就是所说不望而来的帮手。”春申君说:“您抛开这种想法吧。李园是个软弱人,我又和他相熟,将来怎么会到这种地步?”朱英知道自己的意见不会被采用,恐怕灾祸累及自己,就逃走了。十七天以后,楚考烈王去世,李园果然先进宫,派敢死武士埋伏在宫门里面。春申君一进宫门,李园收养敢死武士就把他夹住刺死,砍下头,扔在宫门外。接着派官吏杀尽灭绝春申君一家。司马迁说:“俗话说:‘应当决断而不决断,反而遭受他的祸害了。’春申君失策不听朱英的话不就是这样吗?”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78《春申君列传》2397、2398页:“春申君相二十五年,楚考烈王病。朱英谓春申君曰:‘世有毋望之福,又有毋望之祸。今君处毋望之世,事毋望之主,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?’春申君曰:‘何谓毋望之福?’曰:‘君相楚二十余年矣,虽名相国,实楚王也。今楚王病,旦暮且卒,而君相少主,因而代立当国,如伊尹(商初大臣,助汤灭夏桀)、周公(周武王之弟,助武王灭商,武王死,成王幼,由他摄政),王长而反政,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?此所谓毋望之福也。’春申君曰:‘何谓毋望之祸?’曰:‘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,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,楚王卒,李园必先入据而杀君以灭口。此所谓毋望之祸也。’春申君曰:‘何谓毋望之人?’对曰:‘君置臣郎中,楚王卒,李园必先入,臣为君杀李园。此所谓毋望之人也。’春申君曰:‘足下(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)置之。李园,弱人也,仆(自谦词)又善之,且又何至此!’朱英知言不用,恐祸及身,乃亡去。后十七日,楚考烈王卒,李园果先入,伏死士于棘(jí集,通“戟”,宫门插戟)门之内,春申君入棘门,园死士侠(通“夹”,夹住)刺春申君,斩其头,投之棘门外。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。”“太史公曰:语曰:‘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’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?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房玄龄等撰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天下不如意,恒十居七、八,故有当断不断。天与不取,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!” 明·汤显祖《南柯记·象谴》:“语云: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驸马事已至此,千岁作何处分?”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4回:“公子吕曰:‘主公岂不闻周公诛管蔡之事乎?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”


偏正 断,决断。指应该决断时不能作出决断。语出《史记·齐悼惠王世家》:“语曰:‘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’”向斯《宫》卷2:“袁绍是个自以为聪明的人,唯恐天下不乱,何进的缺乏明见、~,又恰恰说明在如此重大关头,何进其人完全没有能力执掌国家的军政。”△贬义。用于描写不能当机立断。→优柔寡断 犹豫不决 ↔当机立断。也作“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”、“当断不断,反受其祸”、“当断不断,必受其乱”。


解释该作出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,就会贻误时机,自受其祸。形容做事犹豫不决,反倒会受到祸害。

出处史记·春申君列传论》:“语曰:‘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’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?”

春申君是楚国考烈王的宰相,考烈王没有儿子,春申君为此非常操心,到处寻找适合的妇女进献,献了很多,但还是没有儿子。这时,赵国人李园带着她妹妹,想献给楚王。但他听说楚王不能生育,也担心时间久了妹妹如果不怀孕也就不再受宠。于是李园想办法做了春申君的家臣,先把妹妹献给春申君,让她怀上身孕。然后再说服春申君,将已经怀孕的妹妹进献给了楚王。楚王非常信任春申君,接纳了李园的妹妹,并宠幸她。随后,李园的妹妹生下了儿子,被立为太子。这个女人也因此做了王后,而李园也受到了楚王的重用。

李园担心春申君泄漏了这件事,又害怕春申君以后更加骄横,所以暗中养了一些敢死的武士,想杀了春申君灭口。春申君的门客中有个叫朱英的,知道了这些情况,就对春申君说:“世上有不期而至的幸福,也有不期而至的灾祸。同时,还有意料不到的人物。”春申君问他原因,朱英说:“考烈王死后你必将辅政,这就像历史上的周公一样,这就是不期而至的幸福。楚王死后,李园一定抢先入宫占据权势,杀了您灭口,这就是不期而至的灾祸。如果您让我担任郎中,我将在楚王死后、李园入宫时替您杀了他,这就是所谓不期而至的人。”春申君认为李园是个胆小软弱的人,没有采纳朱英的建议。朱英担心灾祸临身,就逃走了。

十七天后,楚王去世,事情果然如朱英所预料的一样,李园抢先入宫并埋伏下武士,春申君进宫时被武士杀死,而且全家都被诛杀。司马迁在给春申君写的传记最后评论说:“当初春申君智慧是多么高明。但是后来竟被李园控制,真是老了啊。常言说‘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’,恐怕指的就是春申君失策没有听朱英的话吧。”


【词语当断不断】  成语:当断不断汉语词典:当断不断

猜你喜欢

  • 斑衣

    源见“老莱娱亲”。谓身穿彩衣学婴儿戏耍以娱父母,表示尽心孝事双亲。亦借指孝子。《南史.张裕传》:“〔张嵊〕少敦孝行,年三十余,犹斑衣受稷杖。”唐钱起《小园招隐》诗:“斑衣在林巷,始觉无羁束。”【词语斑

  • 钻皮出羽,洗垢索瘢

    比喻根据个人好恶而过分地推崇他人之长与苛求他人之短。赵壹,字元叔,汉阳西县(今甘肃天水)人,东汉文学家。目睹朝政腐败,社会黑暗,曾作《剌世疾邪赋》以抒发怨愤之情。中称:“春秋战国以后,社会黑暗日甚一日

  • 放鹤为信

    宋.沈括《梦溪笔谈.人事二》:“林逋(宋诗人)隐居杭州孤山,常畜两鹤,纵之则飞入云宵,盘旋久之,复入笼中。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,有客至逋所居,则一童子出应门,迎客坐,为开笼纵鹤。良久,逋必棹小船而归,

  • 棼丝

    《左传.隐公元年》:鲁大夫众仲对鲁隐公说:“臣闻以德和民,不闻以乱。以乱,犹治丝而棼之也。”晋.杜预注:“丝见棼缊,益所以乱。”春秋时,鲁大夫众仲曾说:“以祸乱安定百姓,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弄得更

  • 曾杼疑三

    同“曾母投杼”。明李东阳《闻河南捷》诗:“守似墨城谁却九,捷如曾杼尚疑三。”

  • 谨言慎行

    《礼记.缁衣》:“故言必虑其所终,而行必稽其所敝,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。”后以“谨言慎行”谓言行谨慎小心。《宋史.李穆传》:“质厚忠恪,谨言慎行,所为纯至,无有矫饰。”并列 说话小心认真,行为谨慎检点。

  • 水晶丸

    宋欧阳修《浪淘沙》词:“五岭麦秋残,荔子初丹,绛纱囊里水晶丸。”后因以“水晶丸”为荔枝名品之一。清周亮工《闽小记.水晶丸》:“水晶丸较诸荔最小,而味最甘,实而不核。”【词语水晶丸】   汉语大词典:水

  • 草庐三顾

    源见“三顾茅庐”。谓竭诚礼贤下士。宋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卷下:“熙宁初,荆公以翰林学士被召。前此屡召不起,至是始受命。介以诗寄云:‘草庐三顾动幽蛰,蕙帐一空生晓寒。’”其他 顾,登门拜访。语本三国蜀·诸

  • 出关周史

    源见“紫气东来”。指弃官出关、西赴流沙隐遁的老子。借指弃官归隐。周史,周代的史官,老子曾为周之守藏史、柱下史,故称。宋刘克庄《水龙吟.丙辰生日》:“做取出关周史,莫做他、下山园 绮。”

  • 贪泉酌饮

    贪泉:在今广东省南海县,相传人饮此泉水,就会产生贪心。晋代吴隐之任广州刺史,酌饮贪泉水,而终不改其廉洁的本性。《晋书.吴隐之传》:“未至州二十里,地名石门,有水曰‘贪泉’,饮者怀无厌之欲。隐之既至,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