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弓裘袭艺

弓裘袭艺

同“弓冶相承”。唐元稹《赠王承宗侍中》:“海 岱孕灵,弓裘袭艺。诗书礼乐,禀训于祖先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,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”

【今译】《礼记》中讲,锻冶能手的儿子,一定会学会做皮衣; 制弓能手的儿子,一定会编箕。指他们因习见多闻,可以触类旁通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事业父子相传。

【典形】 弓裘、弓裘袭艺、弓冶、箕裘、良弓良冶、嗣弓冶、袭良弓、弓裘之美、弓冶寄。

【示例】

〔弓裘〕 唐·白居易《乌行初授卫佐制》:“重胤之子,早禀义方,诗礼弓裘,式闻不坠。”

〔弓裘袭艺〕 唐·元稹《赠王承宗侍中》:“海岱孕灵,弓裘袭艺。诗书礼乐,禀训于祖先。”

〔弓冶〕 清·龚鼎孳《吴郎南征赋别》:“国士知弓冶,家声薄鼎钟。”

〔箕裘〕 明·冯惟敏《集贤宾·归田自寿》:“看灯花不断头,喜数世绍箕裘。”

〔良弓良冶〕 北周·庾信《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》:“公子公孙,有镃基于天下; 良弓良冶,有世业于家风。”

〔嗣弓冶〕 清·顾炎武《哭归高士》之三:“及君复多材,儒流嗣弓冶。”

〔袭良弓〕 唐·杨炯《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》:“袭良弓于簪笏,荣侍紫宫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夫之言

    源见“曾参杀人”。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谣言。《后汉书.马援传》:“海内不知其过,众庶未闻其毁。卒遇三夫之言,横被诬罔之谗。家属杜门,葬不归墓。怨隙并兴,宗亲怖栗。”偏正 三,泛指多数。经过很多人传播的流

  • 伶伦定律

    《汉书.律历志上》:“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,昆仑之阴,取竹之解谷生,其窍厚均者,断两节间而吹之,以为黄钟之宫。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,其雄鸣为六,雌鸣亦六,比黄钟之宫,而皆可以生之,是为律本。”泠纶,《吕

  • 没了期

    意谓无限期。表示劳倦怨望之词。《五代史补》:“钱镠封吴越王,工役大兴,或夜书府门曰:‘没了期,没了期,修城才罢又开池!’”

  • 屠羊

    同“屠羊说”。南朝梁武帝《直石头》诗:“笼鸟易为思,屠羊无饰让。”唐颜真卿《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》:“功成牢让,事轶屠羊。”【词语屠羊】   汉语大词典:屠羊

  • 挟冰求温

    挟着冰块以求温暖。比喻适得其反。高柔(174-263年),陈留围(今河南开封一带)人,初从曹操为颖川太守,魏文帝曹丕即位,以之为治书侍御史。明帝曹叡时封延寿亭侯。齐王曹芳时转为太常,寻迁司空、司徒。后

  • 种秫

    《宋书.陶潜传》:“执事者闻之,以为彭泽令。公田悉令吏种秫,妻子固请种粳,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,五十亩种粳。”又见南朝梁.萧统《陶渊明传》。晋陶潜性嗜酒,为彭泽县令时,令县吏将公田全部种秫(黏高梁,可酿

  • 入宝山空手归

    见“如入宝山空手回”。《儒林外史》13回:“放着这样一注大财不会发,岂不是‘如~’?”

  • 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

    元.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二折:“韩厥为何自刎了,必然走了赵氏孤儿,怎生是好!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,我如今不免诈传灵公的命,把晋国内但是半岁之下,一月之上新添的小厮,都与我拘刷将来。”后因以“眉头一皱,计上

  • 洗儿钱

    唐.王建《王建诗》“宫词”之七一:“妃子院中初降诞,内人争乞洗儿钱。”《资治通鉴》卷二一六“唐天宝十载”:“(安)禄山生日,上及贵妃赐衣服、宝器、酒馔甚厚。后三日,召禄山入禁中,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,裹

  • 徐孝克夫妻

    《史记.徐摛传》附《徐孝克传》:“(孝克)妻东莞臧氏,领军将军盾女也,甚有容色。孝克乃谓曰:‘今饥荒如此,供养父阙,欲嫁卿与富人,望彼此俱济。于卿如何?’臧氏弗许之。时有孔景行者,为侯景将,多从左右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