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廉颇善饭

廉颇善饭

此典指廉颇年老饭量很大,身体还很健壮。后以此典比喻老当益壮,雄风不减;或比喻食量极佳;或反其意而用之,称年老体衰不能任用。廉颇,战国时赵国名将。赵惠文王时任上卿(周官制,最尊贵的诸侯臣称上卿。这里指高级长官),屡次战胜齐、魏等国。长平(今山西高平县西北)之战,他坚壁固守三年,后因赵孝成王改用赵括为将,被秦军打败。赵孝成王十五年(前251年),他战胜燕军,任相国,封信平君。赵悼襄王继位,派乐乘代替廉颇为将,廉颇气愤投奔魏国大梁(今河南开封)。廉颇在大梁住了很久,魏国并不信任重用他。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,赵悼襄王想再任用廉颇,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。赵王派遣使者去探望廉颇是否还有用。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使者很多金钱,让他说廉颇坏话。赵国使者见到廉颇后,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、十斤肉,还披穿铠甲上马,表示自己还可有用。赵国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道:“廉将军虽然老了,但饭量还很大,可是与我坐在一起,一会儿就去三次粪便。”赵王认为廉颇老了,就没有再征召他。此典又作“廉颇强饭”、“三遗矢”、“善饭廉颇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1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2448、2449页:“廉颇居梁(公元前361年,魏惠王迁都大梁〔今河南开封〕,因魏也称“梁”)久之,魏不能信用。赵以数困于秦兵,赵王思复得廉颇,廉颇亦思复用于赵。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。廉颇之仇郭开(赵悼襄王宠臣)多与使者金,令毁之。赵令者既见廉颇,廉颇为之一饭斗米,肉十斤,被(pī披,通“披”)甲上马,以示尚可用。赵使还报王曰:廉将军虽老,尚善饭,然与臣坐,顷之三遗矢(通“屎”,拉屎)矣。’赵王以为老,遂不召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周·庾信《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》:“虽复廉颇强饭,马援据鞍,求欲报恩,何能为役?” 宋·汪元量《余将南归燕赵》之二:“又不见,相如怀璧空归来,廉颇善饭何壮哉。” 清·钱谦益《奉谒少师高阳公》:“朝家议论三遗矢,社稷安危一亩宫。” 清·孟传璇《沁园春·老将》:“善饭廉颇,雄心充国,恍到千旗万马间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廉颇居梁久之,魏不能信用。赵以数困于秦兵,赵王思复得廉颇,廉颇亦思复用于赵。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。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,令毁之。赵使者既见廉颇,廉颇为之一饭斗米,肉十斤,被甲上马,以示尚可用。赵使还报王曰:‘廉将军虽老,尚善饭,然与臣坐,顷之三遗矢矣。’赵王以为老,遂不召。”

【今译】 战国时赵将廉颇因事出走到魏国,魏王不能信用他。当时赵国几次被秦国打败,赵王想重新起用廉颇,廉颇也愿意回去。赵王派使者去看廉颇是否还可用。廉颇的仇人郭开用金贿赂使者,让他诋毁廉颇。赵使者见到廉颇后,二人共餐,廉颇一顿吃了一斗米,十斤肉,然后披甲上马,表示自己还可征战。赵使者回来报告赵王,说:“廉将军虽然老,饭量还很好,不过与我坐了一会,就三次去大便了。”赵王于是认为廉颇已老,不再用他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现人老当益壮,雄风犹在; 或反其意用之,称年老力衰,不堪任用。

【典形】 廉颇强饭、廉颇善饭、三遗矢、善饭廉颇、强饭廉颇、廉颇老、廉颇饭。

【示例】

〔廉颇强饭〕 北周·庾信《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》:“虽复廉颇强饭,马援据鞍,求欲报恩,何能为役?”

〔廉颇善饭〕 宋·汪元量《余将南归燕赵》之二:“又不见,相如怀璧空归来,廉颇善饭何壮哉。”

〔三遗矢〕 清·钱谦益《奉谒少师高阳公》:“朝家议论三遗矢,社稷安危一亩宫。”

〔善饭廉颇〕 清·孟传璿《沁园春·老将》:“善饭廉颇,雄心充国,恍到千旗万马间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

    《战国策.秦策五》:“《诗》云‘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’,此言末路之难。”高诱注:‘逸《诗》言之百里者,已行九十里,适为行百里之半耳。譬若强弩,至牙上,甫为上弩之半耳。终之尤难,故曰末路之难也。”后因以“行

  • 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

    寸草心:谓子女的心力细微如小草。三春晖:谓慈母的恩情温暖如春天的阳光。三春,泛指春天。春季有三个月,农历正月称孟春,二月称仲春,三月称季春。 谁说子女一颗像小草般的拳拳之心,能够报答得了慈母像阳光般

  • 神女霜飞

    同“青女司霜”。唐吴融《红树》诗:“一声南雁已先红,神女霜飞叶叶同;自是孤根非暖地,莫惊他木耐秋风。”

  • 柴桑令

    参见:遗民【词语柴桑令】   汉语大词典:柴桑令

  • 范叔贫

    同“范叔寒”。宋苏轼《崔文学甲携文见过萧然有出尘之姿》诗:“敝衣破冠履,可怜范叔贫。”

  • 潘郎挟弹

    《晋书》卷五十五《潘岳传》:“(潘岳)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。”西晋文人潘安仁(岳)少年时常持弹弓外出以打鸟为戏。后将“潘郎挟弹”用作喻指少年游乐之典。唐.刘禹锡《百舌吟》诗:“廷尉张罗自不关,潘郎挟弹无

  • 之罘

    《汉书.武帝纪》:太始三年二月,“(武帝)幸琅邪,礼日成山。登之罘(音fú),浮大海。”晋.晋灼注:“《地理志》:东莱睡县有之罘山祠。”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二十九年,始皇东游。……登之罘,刻石。”

  • 百城拥卷

    同“百城书拥”。胡颖之《念奴娇.和伯荪见贻元韵》词:“五岳看山,百城拥卷,豪语犹能说。”

  • 黄枢

    《梁书.萧景传》附《萧昱传》:“迁给事黄门侍郎。上表曰:‘……圣监既谓臣愚短,不可试用,岂容久居显禁,徒秽黄枢。’”门下省,官署名。东汉曰黄侍中寺。晋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,始称门下省。南北朝因之。梁朝习

  • 扪虱倾谈

    同“扪虱而谈”。周恩来《送蓬仙兄返里有感》诗之一:“扪虱倾谈惊四座,持螯下酒话当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