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子云居

子云居

子云:扬雄的字。扬雄(前53-后18年)字子云,蜀郡成都(今四川成都)人,西汉文学家、语言学家。在楚汉相争时,扬雄的祖先由内地迁到巴郡江州(今四川重庆市嘉陵江北岸),又定居在郫(pí皮)县(今四川郫县)。扬雄家中有一块田地,有一所宅院,世代以种田养桑为职业。扬雄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,博览群书。家境贫寒,但扬雄喜欢喝酒,很少有人前来拜访。后以“子云居”为典,咏隐居学者简陋的住所,亦作“子云宅”、“扬雄宅”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87《扬雄传》3513、3585页:“扬雄字子云,蜀郡成都人也。”“楚、汉之兴也,扬氏溯江上,处巴江州。”“汉元鼎间避仇复溯江上,处岷山之阳曰郫,有田一廛,有宅一区,世世以农桑为业。”“家素贫,耆(shì市,通“嗜”,喜爱)酒,人希(通“稀”)至其门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左思《咏吏》:“寂寂扬子宅,门无卿相舆。” 唐·王绩《田家三首》之一:“草生元亮径,花暗子云居。” 唐·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:“寂寂寥寥扬子居,年年岁岁一床书。” 唐·王勃《赠李十四》之3:“从来扬子宅,别有尚玄人。” 唐·李白《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》:“朝忆相如台,夜梦子云宅。” 唐·高适《哭单父梁九少府》:“夜台今寂寞,独是子云居。” 唐·杜甫《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》:“醉酒扬雄宅,升堂子贱琴。” 唐·杜甫《堂成》:“旁人错比扬雄宅,懒惰无心作解嘲。” 唐·岑参《扬雄草玄堂》:“吾悲子云居,寂寞人已去。” 唐·许浑《冬日登越王台怀归》:“河畔雪飞扬子宅,海边花盛越王台。” 唐·牟融《题朱庆余闲居四首》之3:“路通元亮宅,门对子云居。” 唐·郑谷《蜀中三首》之2:“扬雄宅在唯乔木,杜甫台荒绝旧邻。” 宋·苏轼《次韵答邦直子由》:“恨无扬子一区宅,懒卧元龙百尺楼。” 宋·范成大《林元复挽诗》:“张公阅世诗千首,扬子传家宅一区。” 宋·张孝祥《洪帅魏参政》:“开商邦三面之罗,已涵大惠;筑扬子一区之宅,终藉余休。” 宋·辛弃疾《生查子·山行寄杨民瞻》:“收拾锦囊诗,要寄扬雄宅。” 宋·杨炎正《满江红》:“三径不成陶令稳,一区未有扬雄宅。” 元·王士熙《送巨德新》:“扬雄宅古平芜雨,诸葛祠空老树烟。” 明·陈子龙《杂感》之一:“春草自生扬子宅,黄金初谢郭隗台。” 清·黄景仁《满江红》:“淮水上,丝歌咽,冶城畔,车尘热。住繁华窟里,寂寥扬宅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乘轩禄位

    源见“乘轩鹤”。喻指非分的禄位。宋刘克庄《贺新郎.二鹤》词:“但愿主君高飞去,莫爱乘轩禄位。”

  • 立仗马

    排立在宫门前为皇帝作仪仗的马。喻畏祸而不敢直谏的臣子。亦称“仗下马”。出自唐李林甫之语。李林甫事迹见“弄獐”条。李林甫为了阻止百官直接向皇帝进言政事,便威胁他们说:“你们看见那些立仗马了吗?终日无声,

  • 何曾食万钱

    源见“日食万钱”。谓生活奢侈。清袁枚《谢钱观察三伏日赐冬腌菜》诗:“多公冷处留馀味,那用何曾食万钱?”

  • 之罘

    《汉书.武帝纪》:太始三年二月,“(武帝)幸琅邪,礼日成山。登之罘(音fú),浮大海。”晋.晋灼注:“《地理志》:东莱睡县有之罘山祠。”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二十九年,始皇东游。……登之罘,刻石。”

  •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

    末:没有。 我实在没有办法把它怎么样。 表示毫无办法,无能为力。语出《论语.子罕》:“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”同书《卫灵公》:“不曰‘如之何,如之何’者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”章炳麟

  • 瓜衍之赏

    《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:“晋侯(晋景公)赏桓子狄臣千室(指赏给桓子奴隶千户;狄臣,狄人为奴隶的人),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(瓜衍之县,即今山西孝义县北十里之瓜城)。曰:‘吾获狄土,子之功也。微子(若无你),

  • 洛媛

    同“洛神”。宋杨亿《宣曲二十二韵》诗:“洛媛迷芝馆,星妃滞头城。”

  • 画衣冠

    《慎子.逸文》:“有虞之诛,以幪巾当墨,以草缨当劓,以菲履当刖,以艾韠当宫,布衣无领当大辟……画衣冠,异章服,谓之戮。上世用戮而民不犯也。”传说上古有象刑,即以异常的衣着象征五刑表示惩诫。犯人穿着特殊

  • 武功太白,去天三百

    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.渭水》(卷一八):“太白山在武功县南,去长安二百里,不知其高几何。俗云:‘武功太白,去天三百。’”原为古代形容太白山之高的俗谚,后传为典故用于诗文中。唐.李白《古风》诗:“太白何苍

  • 三年之艾

    详见“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”条。偏正 艾,艾叶所制艾绒,可供针灸用。比喻提早做好准备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。苟为不畜,终身不得。”据赵岐说,艾干久益善,故有“三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