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如火燎原

如火燎原

尚书.盘庚上》(卷二)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,其犹可扑灭。”

殷帝盘庚决定迁都到黄河以南,臣民怨声载道,盘庚训令属下不准传播流言蜚语。意思是象燃烧在原野上的烈火,虽无法近前,但还是可以扑灭的,比喻流言虽凶仍可以制止。后借以比喻势态发展迅猛,不可阻挡。

明.张居正《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》:“究观近年之事,皆起于不才武职、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搆扇之,星星之火,遂成燎原。”


述宾 燎,烧。原,原野。好像烈火在原野上燃烧。比喻声势极大。语本《尚书·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2卷36章:“到期不能‘剿灭’,反而~,他们有些做封疆大吏的,轻则降级、削职,重则下狱、砍头。”△多用于描写状态程度。→如火如荼 汹涌澎湃 风起云涌 轰轰烈烈 方兴未艾 热火朝天 ↔冷冷清清 死气沉沉。也作“若火燎原”。


【词语如火燎原】  成语:如火燎原汉语词典:如火燎原

猜你喜欢

  • 换字鹅归

    源见“换鹅书”。借指文人读书、写字的闲情逸趣。宋柴望《齐天乐.戊申百五王野处酌别》词:“十年何所事,幽愫历历。换字鹅归,看梅鹤去,回首征衫泪渍。”

  • 五株柳

    源见“陶潜柳”。咏归隐之典。唐李白《嘲王历阳不肯饮酒》诗:“浪抚一张琴,虚栽五株柳。”

  • 舜衣裳

    《谯子法训》:“唐虞之衣裳文法,禹稷之沟洫耕稼,人至今被之。”(引自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十)晋.皇甫谧《高士传.善卷》:“善卷者,古之贤人也……舜又以天下让卷,卷曰:‘昔唐氏之有天下,不教而民从之……今子

  • 剑鼎

    源见“乘龙出鼎湖”。借指已故的帝王。明李东阳《中元陪祀山陵有述》诗:“天遗剑鼎神灵宅,地识河山表里形。”

  • 提剑

    《史记.高祖本纪》:“高祖击布时,为流矢所中,行道病。病甚,吕后迎良医……医曰:‘病可治。’于是高祖嫚骂之曰:‘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,此非天命乎?命乃在天,虽扁鹊何益!’”汉高祖刘邦自称“以布衣提三

  • 海棠无香

    宋.释惠洪《冷斋夜话》:“彭渊材五恨:一恨鲥鱼多骨,二恨金桔太酸,三恨莼菜性冷,四恨海棠无香,五恨曾子固不能诗。”彭渊材有五恨,所谓五恨,即有五件事使他感到遗憾,其四为海棠花虽美而无香。后因以为咏海棠

  • 仰俯

    同“仰事俯畜”。明陈子龙《舟次七里濑》诗:“念彼岩中人,资身合舒卷。我劳复如何,晨夕事仰俯。”【词语仰俯】   汉语大词典:仰俯

  • 魏颗之命

    源见“结草以报”。指治命和乱命。用以形容疾病至于昏乱。北周庾信《小园赋》:“屡动庄舄之吟,几行魏颗之命。”

  • 秦氏故侯

    源见“东陵瓜”。指故秦 东陵侯 邵平,秦亡,归隐田园。元马祖常《次无题四首韵》之二:“秦氏故侯更汉主,石家小妇嫁孙郎。”

  • 名成七步

    源见“七步成诗”。形容文思敏捷。《平山冷燕》八回:“故有时而名成七步,有时而倚马万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