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刘蜕埋文

刘蜕埋文

唐.刘蜕《刘蜕集》卷三《梓州兜率寺文冢铭序》:“文冢者,长沙刘蜕复愚为文不忍弃其草,聚而封之也。”蜕,音tuì。

唐刘蜕字复愚,荆南人,聚平生所作文章的草稿,不忍丢弃,遂掘土埋之,封为冢,号为“文冢”。后用称文章里手的典故。

清.李晖吉、徐灒《龙文鞭影二集》上卷:“智永瘗笔,刘蜕埋文。”宋.苏轼《次前韵再送周正孺》诗:“高风倾石室,旧学鄙文冢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山涛鉴

    同“山公藻鉴”。唐杜甫《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韶州》诗:“明白山涛鉴,嫌疑陆贾装。”

  • 才尽

    源见“江淹梦笔”。指文思枯竭。唐杜甫《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》诗:“才尽伤形体,病渴污官位。”【词语才尽】   汉语大词典:才尽

  • 溺儒冠

    《史记.郦食其传》:“骑士曰:‘沛公不好儒,诸客冠儒冠来者,沛公辄解其冠,溲溺其中。与人言,常大骂。……’”汉高祖不欢迎儒生,如果来客戴的是儒生帽子,汉高祖就把儒生帽子拿来,当尿盆用。后因用为轻视儒生

  • 末游

    汉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今驱民而归之农,皆著于本,使天下各食其力,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,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。”游食,指不劳而食。后因以“末游”称商人。《左传.文公二年》“废六关”晋杜预注:“塞关、阳

  • 卜鼎

    源见“禹鼎”。九鼎是古代传国重器,政权的象征。择定置放九鼎之所在,即意味定都于其地,因以为定都之称。《京本通俗小说.冯玉梅团圆》:“国家粗定,高宗卜鼎临安,改元绍兴。”【词语卜鼎】   汉语大词典:卜

  • 枯木死灰

    《庄子.齐物论》:“形固可以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。”郭象注:“槁木死灰,言其寂寞无情耳。”槁:即古“枯”字。形如枯木,心如死灰。后因以“枯木死灰”形容对世事冷寞处之,不为外物所动,也比喻对世上的

  • 阳关声断

    同“阳关肠断”。宋吴礼之《丑奴儿.秋别》词:“听凄切、《阳关》声断,楚馆云收。”

  • 填河

    同“鹊填桥”。南朝 梁庾肩吾《七夕》诗:“倩语雕陵雀,填河未可飞。”【词语填河】   汉语大词典:填河

  • 仙掌

    同“仙人掌”。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立修茎之仙掌,承云表之清露。”同“仙人掌”。明刘基《徐资深华山图》诗:“华岳插天七千丈,丹崖翠壁开仙掌。”【词语仙掌】   汉语大词典:仙掌

  • 乐毅书

    《史记.乐毅传》:乐毅降赵,“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,且谢之……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……”南朝宋.裴骃《史记集解》:“夏侯玄曰:‘观乐生遗燕惠王书,其殆庶乎知机合道,以礼始终者与’!”战国时,燕将乐毅遭疑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