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先意承志

先意承志

亦作“先意承旨”,原意是指善于体会父母的心意,后则泛指揣摩人意,恭顺奉承,以博取欢心。公明仪问曾子,您可以说是孝顺父母了吧!曾子回答道,哪里能这样说呢?君子所主张的孝,是要在父母还没有表示意图之前,就预先体会出父母意旨,以按其意办事。如果父母有过错,也要委婉劝谏,以使他们重新走上正道。我只是奉养了父母亲,哪里够得上孝呢?

【出典】:

礼记·祭义》:“公明仪问于曾子曰:‘夫子可以为孝乎!’曾子曰:‘是何言与?是何言与?君子之所为孝者,先意承志,谕父母于道。参直养者也,安能为孝乎!’”

【例句】:

韩非子·八奸》:“此人主未命而唯唯,未使而诺诺,先意承旨,观貌察色,以先主心者也。” 西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臣节》:“先意承指者,佞谄之徒也。”


述宾 先意,事先想到别人的意愿。承志,遵从愿望。原指能奉承父母的心意和愿望去做。后泛指揣摩人意,极力按其心意办事。语出《礼祀·祭义》:“君子之所为孝者,先意承志,谕父母于道。”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海上通讯》:“我不是别人,那知道别人的意思呢? ~的妙法,又未曾学过。”△原为褒义。后含贬义。也作“先意承颜”、“先意承旨”、“先意希旨”、“先意承指”。


【词语先意承志】  成语:先意承志汉语词典:先意承志

猜你喜欢

  • 千金一瓠

    同“一壶千金”。明王夫之《读〈陈书〉书后》:“当其乱之难讫,天且萦纡以延衍之;极乎其中,天为尽,天情且息,犹未尝无千金一瓠之几。然且拂乱以即于倾仆,斯诚可为之大哀也矣。”偏正 比喻东西虽然轻贱,关键时

  • 鱼千里

    《关尹子.宇篇》:“以盆为沼,以石为岛,鱼环游之,不知其几千万里而不穷也。”鱼在盆中游,以盆为沼池,以石为鸟屿,茫茫然以为千万里而无穷。这是从微观的局限而生发出的狭隘主观主义的错误,盆非沼,石非岛,方

  • 郑人买履

    讽刺那些只相信教条,不顾客观实际的人。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,先用尺子量了量脚而把尺子放在坐位上,到集市上去买的时候却忘了带。待到挑好了鞋,才想起没有带尺子,又跑回家去取。再到集市上时,集市已散,鞋也没有

  • 子胥抉眼

    同“伍胥抉目”。《庄子.盗跖》:“比干剖心,子胥抉眼,忠之祸也。”

  • 吟泽畔

    源见“泽畔吟”。指谪官失意时以吟诗遣愁。唐李白《赠别郑判官》诗:“三年吟泽畔,憔悴几时回?”

  • 中圣

    同“中圣人”。唐李白《赠孟浩然》诗:“醉月频中圣,迷花不事君。”【词语中圣】   汉语大词典:中圣

  • 知一而不知二

    见“知其一,不知其二”。汉·桓宽《盐铁论》卷8:“昔徐偃王行义而灭,鲁哀公好儒而削。知文而不知武,~。”【词语知一而不知二】  成语:知一而不知二汉语大词典:知一而不知二

  • 贪泉忍渴

    源见“酌贪泉”。指泉名不正宁渴不饮,以表示节操清正。明 吾丘瑞《运甓记.嗔鲊封还》:“你何不学贪泉忍渴宣尼圣?何不学合浦还珠汉 孟生?”

  • 葛陂杖

    同“成龙杖”。宋张耒《食笋》诗:“惜取葛陂杖,犹堪代我驹。”

  • 太常妻

    《后汉书.儒林传下.周泽传》:“以泽行司徒事,如真。泽性简,忽威仪,颇失宰相之望。数月,复为太常。清洁循行,尽敬宗庙。常卧疾斋宫,其妻哀泽老病,窥问所苦。泽大怒,以妻干犯斋禁,遂收送诏狱谢罪。当世疑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