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使臣槎

使臣槎

同“使槎”。清黄遵宪《大狱四首》之四:“疏防司理馆,谢罪使臣槎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邓禹笑人

    《南史.王融传》:“融懆(音cǎo,忧愁的样子)于名利,自恃才地,三十内望为公辅(指三公和辅相)。……及为中书郎(即中书侍郎,是中书省长官中书监、令的副职),尝抚案叹曰;‘为尔寂寂,邓禹笑人。’”南朝

  • 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

    止:归宿。指学习的目的性。 知道学习目的之所在,然后语言行动有一定的方向;言行有了一定的方向,然后心志能够清静,不胡思乱想;心志清静了,然后能安宁闲适,不烦不躁;安宁闲适了,然后能虑周详,瞻前顾后;

  • 獭祭

    同“獭祭鱼”。清梁绍壬《两般秋雨盫随笔.毛西河》:“〔毛西河〕凡作诗文,必先罗书满前……〔其夫人〕曰:‘君等以毛大可为博学耶?渠作七言八句,亦须獭祭而成。’”【词语獭祭】   汉语大词典:獭祭

  • 封豕长蛇,荐食上国

    封豕:大猪。荐:数。上国:春秋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。 像大猪和长蛇,一再吞食上国。 比喻邻国贪婪,侵略成性。语出《左传.定公四年》:“吴为封豕长蛇,以荐食上国。”杜预注:“荐,数也。言吴贪害如蛇

  • 师旷调钟

    《吕氏春秋.长见》:“晋平公铸为大钟,使工听之,皆以为调矣。师旷曰:‘不调,请更铸之。’平公曰:‘工皆以为调矣。’师旷曰:‘后世有知音者,将知钟之不调也,臣窃为君耻之。’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。是故

  • 毁齿

    汉刘向《说苑.辨物》:“男八月而生齿,八岁而毁齿……女七月而生齿,七岁而毁齿。”后借指儿童七八岁,童年。唐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自毁齿已上,父兄鬻卖,以觊其利。”清方苞《七思》:“忆小生兮棠之鄙,兄束

  • 百炼刚

    同“百炼钢”。宋范成大《外舅挽词》:“植德千章茂,硎材百炼刚。”【词语百炼刚】   汉语大词典:百炼刚

  • 女遗螺壳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十七引《搜神记》:“晋安谢端,侯官人,少孤,年十八,恭谨自守。后于邑下得一大螺,如斗许,取贮瓮中。每早至野还,见有饮饭汤火,端疑之。于篱外窥,见一少女从瓮中出,至灶下燃火,便入问之,女

  • 食粟而已

    只会吃饭罢了。 表示无益于世。语出《孟子.告子下》:“曹交问曰:‘交闻文王十尺,汤九尺,今交九尺四寸以长,食粟而已,如何则可?’”宋.孙因《蝗虫辞》:“褒衣丽襦,市廛嬉媮。私第一占,终身晏如。食粟而

  • 虎啸风驰

    源见“虎啸”。谓事物相互感应。南朝 梁 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夫虎啸风驰,龙兴云属,故重华立而元、凯升,辛受生而飞廉进。”并列 指事物间的彼此感应。南朝梁·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夫~,龙兴云属,故重华立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