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

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

余音:唱完之后遗留下的音响。绕梁:环绕屋梁。形容歌声优美动听,韵味深长。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。语本《列子.汤问》“韩娥东之齐,匮食,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而余音绕梁?(lì),三日不绝”。(之:往。匮:缺乏。鬻歌:卖唱。?:古代指房屋的脊檩。)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当年读书,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,有那‘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’的话,我总不懂。”也简作 ① 【歌声绕梁】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七二引《洞冥记》:“王母至,与宴,奏春归之乐。(董)谒乃闻王母歌声,而不见其形。歌声绕梁三匝。”


并列 余音,音乐演奏之后遗留下的音响;绕梁,环绕屋梁。歌声的余音环绕屋梁,旋转回荡,久久不消失。语本《列子·汤问》:“韩娥东之齐,匮食,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而余音绕梁��,三日不绝。”《老残游记》2回:“当年读书,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,有那‘~’的话,我总不懂……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,才知古人措辞之妙。”△褒义。用于形容歌声美妙动听,耐人寻味,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。→绕梁三日 余音袅袅 余音缭绕 百啭千回 ↔呕哑嘲哳。也作“余响绕梁,三日不绝”,省作“余妙绕梁”、“余声三日”、“余响绕梁”。


【词语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】  成语: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

猜你喜欢

  • 璇玑图

    晋代窦滔妻苏蕙所织回文诗图。唐武则天《璇玑图序》:“前秦苻坚时,窦滔镇襄阳,携宠姬赴阳台之任,断妻苏蕙音问。蕙因织锦为回文,五彩相宜,纵横八寸,题诗二百余首,计八百余言,纵横反复,皆成章句。名曰璇玑图

  • 牛骥同皁

    《史记.邹阳传》:“今人主沈于谄谀之辞,牵于帷裳之制,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,此鲍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。”齐人邹阳,以才被谗下狱,阳乃上书梁孝王说:“当今皇上喜欢听奉承赞扬的话,喜爱穿着打扮,把

  • 青衫司马

    源见“司马青衫”。指失意的官吏。宋辛弃疾《鹧鸪天.郑厚卿席上谢余伯山》词:“看遗韵,自名流,青衫司马且江州。”清陈维崧《百字令》词:“今日白发何堪,青衫司马,仍会秋娘宅。”【词语青衫司马】  成语:青

  • 摆袖却金

    唐.韩愈《顺宗实录》:“〔韦执谊〕媚幸于德宗……其从祖兄夏卿为吏部侍郎,执谊为翰林学士,受财为人求科第,夏卿不应,乃探出怀中金以内(音nà,纳,塞入)夏卿袖。夏卿惊曰:‘吾与卿赖先人德致名位,幸多已达

  • 代马不思越

    同“代马依风”。唐李白《古风》之六:“代马不思越,越禽不恋燕,情性有所习,土风固其然。”主谓 代,古国名,指代北方。越,古国名,指代南方。北方的马不会思念南方。比喻眷念故乡。唐·李白《古风五十九首》之

  • 视死如归

   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。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下》:“三军既成陈,使士视死如归,臣不如公子成父。”陈:同“阵”。述补 归,回家。把死看成像回家一样,形容死得心安理得。语出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平原广牧,车不结辙,

  • 七纵七擒

    《三国志.蜀诸葛亮传》:“亮率众南征,其秋悉平。”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亮至南中,所在战捷。闻孟获者,为夷、汉所服,募生致之。既得,使观于营陈之间,问曰:‘此军何如?’获对曰:‘向者不知虚实,故败

  • 学惭麟角

    源见“麟角㈡”。谦称学无所成。唐骆宾王《上齐州张司马启》:“学惭麟角,德类鸿毛。愧汗如浆,忧心如厉。”

  • 三绝

    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晚而喜《易》……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”三绝,指多次断绝。孔子晚年反复研读《周易》,以致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因经久摩挲而多次断绝。后来便以此来形容读书的刻苦与勤奋。晋.葛洪《抱朴子

  • 鸿门开宴

    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当是时(公元前206年),项羽兵四十万,在新丰鸿门;沛公兵十万,在霸上……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。项王、项伯东向坐;亚父南向坐,——亚父者,范增也;沛公北向坐;张良西向侍。”公元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