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

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

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(按:以下所引为鸿门宴上事)沛公已出,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。沛公曰:‘今者出,未辞也,为之奈何?’樊哙曰:‘大行不顾细谨(大行,重大的行动;细谨,指细微谨慎小的礼节),大礼不辞小让(大礼,本指隆重的礼仪,此当亦指大的行动;小让,小的指责)。如今人方为刀俎(俎,音zǔ,切肉用的砧板;人为刀俎,是指楚项好比刀俎,正准备宰割),我为鱼肉(指汉刘是被切割的对象),何辞为。’于是遂去。”

樊哙在关键时刻审时度势敦促刘邦,必须当机立断,赶快逃离虎口,不能优柔寡断,囿于小礼而束手就擒。刘邦接受了樊哙的建议,于是不辞而别,逃归霸上。后因用以比喻说明自己一方处于被人宰割的被动处境。

宋.陆游《剑南诗稿》卷五《放怀亭独立有感》诗:“委肉本知居几上,剪翎何恨著笼中。”前句即化用此典。


其他 比喻人家掌握生杀大权,自己处于被任意宰割的地位。语本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如今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。”朱道南《在大革命的洪流中·从武昌到广州》:“还不是~,寄人篱下的日子究竟到什么时候为止?”△多用于描写处境被动,随时可能被害。→任人宰割 任人摆布


【词语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】  成语: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汉语词典: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

猜你喜欢

  • 永丰柳

    唐.孟棨《本事诗.事感第二》:“白尚书(白居易)姬人(妾)樊素善歌,妓人(此当指歌舞的女子)小蛮善舞。尝为诗曰:‘樱桃樊素口,杨柳小蛮腰。’年既高迈,而小蛮方丰艳,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:‘一树春风万万

  • 秦台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借指公主宅第。唐宋之问《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》诗:“箫奏秦台里,书开鲁壁中。”源见“秦庭朗镜”。泛指镜。唐李商隐《破镜》诗:“秦台一照山鸡后,便是孤鸾罢舞时。”

  • 粥饭僧

    宋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一:“邓州香严智闲禅师曰:‘……此生不学佛法也,且作个长行粥饭僧……’”《新五代史.李愚传》:“废帝亦谓愚等无所事,常目宰相曰:‘此粥饭僧尔!’以谓饱食终日,而无所用心也。”

  • 归吾彀

    同“入吾彀中”。元耶律楚材《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》:“豪哲归吾彀,要荒入我羁。”

  • 姚魏

    同“姚黄魏紫”。亦泛指牡丹花。宋范成大《书樊子南游西山二记》诗:“仙山草木锁卿云,不到花平不离尘。十丈牡丹如锦盖,人间姚魏却争春。”宋辛弃疾《柳梢青.和范先之席上赋牡丹》词:“姚魏名流,年年揽断,雨恨

  • 燕台得骏

    源见“黄金台”。比喻招揽到贤才。清 孙弘祖《答沈甥君善》:“知甥已南还,燕台得骏,复失之于我君善耶!”

  • 咸若

    《书.皋陶谟》:“皋陶曰:‘都!在知人,在安民。’禹曰:‘吁!咸若时,惟帝其难之。’”后因以“咸若”颂帝王的教化,谓万物皆能顺其性,应其时,得其宜。唐李邕《春赋》:“律何谷而不暄,光何容而不灼。植也知

  • 盲者得镜

    比喻无用。《淮南子.人间训》:“夫戟者所以攻城也,镜者所以照形也,宫人得戟,则以刈葵。盲者得镜,则以盖卮。”葵:冬葵,蔬菜名。卮:古代一种盛酒器。主谓 瞎子虽然得到了镜子,却照不见自己,也看不见镜中的

  • 羊祜伤风景

    《晋书.羊祜传》:“祜乐山水,每风景,必造岘山,置酒言咏,终日不倦。尝慨然叹息,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:‘自有宇宙,便有此山。由来贤达胜士,登此远望,如我与卿者多矣!皆湮灭无闻,使人悲伤。如百岁后有知,

  • 贵识王祥

    源见“吕虔刀”。比喻能知贵显,慧眼识人。明李东阳《送开州陈同知》诗:“贫怜范叔惟尘甑,贵识王祥有佩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