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五侯鲭

五侯鲭

旧题汉.刘歆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五侯不相能,宾客不得来往。娄护丰辩,传食五侯间,各得其欢心,竞致奇膳,护乃合以为鲭(鲭,同?,是鱼和肉合烹的美食),世称五侯鲭,以为奇味焉。”

汉成帝时,同日封母舅王谭、王根、王立、王商、王逢为侯王,号五侯。他们兄弟之间关系不睦,平时各门宾客都不互相往来。独有娄护能言善辩,却博得五家的欢心,各家都争以珍美的饮食招待他。他把精美的菜肴合在一起,世人称之为“五侯鲭”。后以“五侯鲭”泛称美味佳肴。也可引申比喻他事之合味。宋.苏轼《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》诗:“今君坐致五侯鲭,尽是猩唇与熊白。”(《苏文忠诗合注》卷二十二)。


【典源】 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 卷二:“五侯不相能,宾客不得来往。娄护丰辩,传食五侯间,各得其欢心,竟致奇膳。护乃合以为鲭 (zheng),世称五侯鲭,以为奇味焉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三四引晋·裴启《语林》:“娄护字君卿,历游五侯之门。每旦,五侯家各遗饷之,君卿口厌滋味,乃试合五侯所饷之鲭而食,甚美,世所谓五侯鲭,君卿所致。”

【今译】 汉代楼 (娄) 护 (字君卿)善于交游,言词多辩,当时有五诸侯兄弟争名,宾客不能同时来往于各家,只有楼护能与五侯同时交好,得到他们的欢心。五侯争相馈赠给他美食,他将五家的肴馔合在一起,称为五侯鲭,成为美味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交游显贵;也用以指美味。

【典形】 饭鲭、侯鲭、侯鲭染指、五侯鲭、消受余鲭、传食诸侯、腥鲭、交欢五侯。

【示例】

〔饭鲭〕 唐·李商隐《送千牛李将军赴阙》:“异县期回雁,登时已饭鲭。”

〔侯鲭) 清·唐孙华《昆山徐侍御枉过留饮》:“乍辞列鼎侯鲭味,来试贫家瓠叶羹。”

〔侯鲭染指〕 清·钱谦益《岁暮杂怀》之五:“侯鲭染指惭调鼎,任钓惊心笑曲钩。”

〔五侯鲭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》之二:“今君坐致五侯鲭,尽是猩唇与熊白。”

〔消受余鲭〕 清·王夫之《读甘蔗生遣兴诗》:“消受余鲭有楼护,隔筵中垒漫劳招。”


【词语五侯鲭】   汉语词典:五侯鲭

猜你喜欢

  • 辞汉泪

    同“辞汉金仙”。清钱谦益《再次茂之他字韵》:“李贺漫歌辞汉泪,不知铅水已成河。”

  • 金谷故事

    源见“金谷酒数”。指按金谷诗会负者罚酒三杯的旧例。明 吾丘瑞《运甓记.手板击凤》:“当如金谷故事,刻烛赋诗,违者依律奉罚。”

  • 左牵

    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效马效羊者,右牵之。效犬者,左牵之。”东汉.郑玄注:“犬噬啮人,右手当禁备之。”周礼规定,向人进献犬时,需用左手牵着绳子,右手以防犬咬伤人。后因为咏犬之典。唐.韩偓《八月六日作四首

  • 衣裳之会

    《谷梁传.庄公二十七年》:“衣裳之会十有一,未尝有歃血之盟也,信厚也。兵车之会四,未尝有大战也,爱民也。”指春秋时诸侯间和好性的集会,与“兵车之会”相对而言。清.黄遵宪《感事三首》:“衣裳之会继兵车,

  • 鹪鹩

    源见“鹪鹩一枝”。此鸟形微处卑,因以比喻弱小者或易于自足者。明沈鲸《双珠记.处分后事》:“奸豪计挠,鹪鹩破巢,苍苍胡不彰公道。”王西彦《古屋》一部六:“他的研究庄子哲学是一种问世的准备,他这位‘鹪鹩’

  • 改弦易辙

    源见“改弦更张”。比喻改变方向、做法或态度。宋王楙《野客丛书.张杜皆有后》:“且如杜周,亦以酷恶著名,而得全首领以殁,亦可谓幸免矣,使其子孙改弦易辙,务从宽厚,亦足以盖其父之愆。”并列 辙,车轮滚过的

  • 燕然勒

    同“燕然颂”。唐武元衡《塞下曲》:“龙沙早立功,名向燕然勒。”

  • 冰清玉粹

    同“冰清玉洁”。《初学记》卷十七引晋 孙绰《原宪赞》:“原宪玄默,冰清玉粹。志逸九霄,身安陋术。”见“冰清玉洁”。晋·孙绰《原宪赞》:“原宪去兽,~。”【词语冰清玉粹】  成语:冰清玉粹汉语大词典:冰

  • 便便书腹

    同“便便腹”。前蜀贯休《送郑阁赴闽辟》诗:“便便书腹德无邻,健笔从知又入闽。”

  • 戈挥落日

    同“戈挥日回”。阳兆鲲《剑华叠前韵见赠倍数酬之》之三:“戈挥落日心都倦,矢弋东楼梦岂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