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二三其德

二三其德

尚书.咸有一德》:“德二三,动罔不凶。”《孔安国传》:“二三,言不一。”

诗经.卫风.氓》:“士也罔极,二三其德。”

德是操守、心志的意思。后以二三其德喻指三心二意而没有一定的操守。亦作“二三其意。”

南齐书.魏虏》:“王上方弘大信于天下,不失臣妾。既与辑和,何容二三其德?”

聊斋志异.阿英》:“近方回,复闻郎家二三其德,背弃前盟。”


述宾 二三,时而二,时而三,没定准。德,操行,心志。形容三心二意,心志不专一。语本《尚书·咸有一德》:“德二三,动罔不凶。”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士也罔极,二三其德。”《聊斋志异·阿英》:“近方归,复闻郎家~,背弃前盟。”△贬义。多指品行方面。→三心二意 ↔之死靡它 专心致志一德一心 一心一意。也作“二三其操”、“二三其节”、“二三其意”。


【词语二三其德】  成语:二三其德汉语词典:二三其德

猜你喜欢

  • 家禽能对

    源见“君家果”。形容人年少聪慧,捷对善辩。北周庾信《周柱国纥干弘神道碑》:“公始青衿,风神世载。猛兽不惊,家禽能对。”

  • 王乔术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指仙术。元 白云山翁《水调歌头.兀颜分宪至邑秦和前题》词:“安得王乔术,飞舄颇通元。”

  • 千金牍背

    源见“牍背千金”。指冤狱。清赵翼《友人以家难系狱论罪悼之》诗之二:“三木囊头犹觅句,千金牍背岂成书?”

  • 辍舂哀

    《史记.商君列传》:“五羖大夫死,秦国男女流涕,童子不歌谣,舂者不相杵。此五羖(gǔ黑色公羊)大夫之德也。”五羖大夫是楚人百里奚,由于他在秦国执政时,大得民心,故他死之后,秦人痛哭,儿童不唱歌,舂谷时

  • 三尺童蒙

    见“三尺童儿”。《三国演义》43回:“虽~,亦谓彪虎生翼,将见汉室复兴,曹氏即灭矣。”【词语三尺童蒙】  成语:三尺童蒙汉语大词典:三尺童蒙

  • 圣人无常师

    唐.韩愈《昌黎先生集.师说》(卷一二):“圣人无常师。孔子师郯子、苌宏、师襄、老聃。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孔子曰:‘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’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。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

  • 伯鸾寄食

    同“伯鸾舂”。唐张籍《赠殷山人》诗:“伯鸾甘寄食,元淑苦无钱。”

  • 高山景行

    《诗.小雅.车舝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高山,喻高尚的德行。景行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。后以“高山景行”比喻崇高的德行。三国 魏曹丕《与钟大理书》:“高山景行,私所仰慕。”并列 高山,比喻道德崇高;景

  • 犬牙错互

    见“犬牙交错”。

  • 重诺

    源见“一诺千金”。谓严守诺言,极有信用。宋李廷忠《谢王枢使荐举启》:“虽十夫不得以挠椎,信百金难比于重诺。”【词语重诺】   汉语大词典:重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