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二三其德

二三其德

尚书.咸有一德》:“德二三,动罔不凶。”《孔安国传》:“二三,言不一。”

诗经.卫风.氓》:“士也罔极,二三其德。”

德是操守、心志的意思。后以二三其德喻指三心二意而没有一定的操守。亦作“二三其意。”

南齐书.魏虏》:“王上方弘大信于天下,不失臣妾。既与辑和,何容二三其德?”

聊斋志异.阿英》:“近方回,复闻郎家二三其德,背弃前盟。”


述宾 二三,时而二,时而三,没定准。德,操行,心志。形容三心二意,心志不专一。语本《尚书·咸有一德》:“德二三,动罔不凶。”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士也罔极,二三其德。”《聊斋志异·阿英》:“近方归,复闻郎家~,背弃前盟。”△贬义。多指品行方面。→三心二意 ↔之死靡它 专心致志一德一心 一心一意。也作“二三其操”、“二三其节”、“二三其意”。


【词语二三其德】  成语:二三其德汉语词典:二三其德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得志于有司

    有司:古代设官分职,各有专司,后因称官吏为有司。这里指主管考试的官员。 不为主管(考试)的官员所满意。 意谓考试未被录取。语出唐.韩愈《送董邵南序》:“董生举进士,连不得志于有司。”胡朴安《包世臣

  • 向平身

    源见“向平之愿”。称子女婚嫁既毕,无家事牵挂者。唐白居易《闲吟赠皇甫郎中亲家翁》诗:“最喜两家婚嫁毕,一时抽得向平身。”一作“尚平身”。

  • 习与性成

    长期习惯怎样,就会养成怎样性格。 表示习惯成自然。语出《书.太甲上》:“兹乃不义,习与性成。”孔安国传:“言习行不义,将成其性。”晋.葛洪《抱朴子.勗学》:“盖少则志一而难忘,长则神放而易失,故修学

  • 春龙起蛰

    宋.李方叔《画品》:“《春龙起蛰图》,蜀文成殿下道院军将孙位所作。山临大江,有二龙自山下出。一龙蜿蜒骧首云间,水随云气布上,雨自爪鬣中出,鱼虾随之,或半空而陨。一龙尾尚在穴,前踞大石而蹲,举首望云中,

  • 黄石授书

    同“黄石受书”。清张问陶《邳州道中感留侯遗事》诗:“夭矫神龙见头尾,那须黄石授天书。”

  • 宝瑟僵

    宝瑟:一种珍贵的拨弦乐器,形似琴,二十五根弦。僵:跌倒。西汉大臣莽何罗和江充友善,在江充陷害卫太子时,莽何罗的弟弟曾因诛杀卫太子时奋力作战而获封号。后来汉武帝了解到卫太子遭谗含冤的实情,就灭掉江充的全

  • 太庙牺

    《庄子.列御寇》:“或聘于庄子,庄子应其使曰:‘子见夫牺牛乎?衣以文绣,食以刍菽;及其牵而入于大(太)庙,虽欲为孤犊,其可得乎!’”太庙牺,是作为天子祖庙太牢供品的牺牛。牢杀前受到很好待遇,但不久即为

  • 弓影成蛇

    同“杯弓蛇影”。明冯惟敏《折桂令.阅报除名》曲:“歧路亡羊,塞翁失马,弓影成蛇。”

  • 笛里三弄

    同“桓伊弄”。宋李清照《孤雁儿》词:“笛里三弄,梅心惊破,多少春情意。”

  • 眉似春山

    旧题汉代刘歆《西京杂记》:“文君姣好,眉色如望远山,脸际常若芙蓉,肌肤柔滑如脂。”汉.卓文君生得十分美丽,眉毛如远山山影,脸庞似芙蓉花瓣,姣媚生辉。后因以“青山”、“远山”的青翠比喻女子眉毛的俊美。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