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九折回轩

九折回轩

九折:九折阪,在今四川省荥经县西邛崃山,山路高峻险阻,曲折难行。回轩:倒转车头返行。西汉琅邪人王阳被任命为益州(治在今四川晋宁县东)刺史,在巡行所部,查核下级官吏治绩途中经过邛崃山九折阪时,王阳在车上看到山路奇险难行,就叹息说:“父母给了我这个身体,怎能屡次冒生命危险登上这险峻的山路呢?”于是,他就托病辞职返回故乡了。后以“九折”或“九折回轩”形容山势险峻,山路奇险难行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76《王尊传》3229页:“先是,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,行部至邛崃九折阪,叹曰:‘奉先人遗体,奈何数乘此险!’后以病去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既克于九折,路威夷而修通。” 南朝陈·阴铿《蜀道难》:“轮摧九折路,骑阻七星桥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》:“渡泸五月,葛亮有深入之兵;长坂九折,王尊有忠臣之路。” 唐·卢照邻《至望喜瞻目言怀贻剑外知己》:“圣图夷九折,神化掩三分。” 唐·张九龄《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》:“晨严九折度,暮戒六军行。” 唐·李商隐《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》:“斯游傥为胜,九折幸回轩。” 宋·陆游《东窗》:“九折危途寸步艰,至今回首尚心寒。” 宋·范成大《江安道中》:“张旗且喜三滩驶,此驭曾惊九折艰。” 明·何景明《送王秉衡谪赣榆》:“中流得瓠常相保,九折回车且自全。” 明·何景明《寄世恩爱日楼》:“九折岂忘回驭志,百年真慰倚门情。” 清·吴伟业《送张玉甲宪长之官邛雅》:“岷峨凄怆百蛮秋,路折邛崃九坂愁。” 清·毛奇龄《潼川歌》:“崎岖九坂谁肯前,慷慨王尊赴何急!” 清·查慎行《八月十五鹿城对月》:“一杯对饮要无愧,九折驱车终可怕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宁玉碎,毋瓦全

    见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。郭沫若《断断集·不灭的光辉》:“这种精神,这秉着剑倒在战场上的精神,这死不妥协~的精神,这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,值得我们继承的。”【词语宁玉碎,毋瓦全】  成语:宁玉碎,毋瓦全

  • 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

    《旧唐书.陆象先传》:“象先尝谓人曰:“天下本无事,祇是庸人扰之,始为繁耳。但当静之于源,则亦何忧不简。”庸人:指平庸之人。自扰:自己扰乱自己。意谓本来无事而自惹麻烦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二回:“据我

  • 三花

    宋苏轼《三朵花》诗序:“吾州有异人,常戴三朵花,莫知其姓名,郡人因以‘三朵花’名之。能作诗,皆神仙意。”后因以冠簪“三花”指修炼得道。金元好问《同希颜钦叔玉华谷还会善寺即事》诗之二:“铁笛不曾从二草,

  • 范蠡舟

    同“范蠡扁舟”。唐刘长卿《汉阳献李相公》诗:“退身高卧楚城幽,独掩闲门汉水头……几人犹忆孙弘阁,百口同乘范蠡舟。”

  • 亡书三箧君能记

    42` 源见“安世补亡”。称赞人博闻强记。清吴雯《哭张三公路之丧而送之十首》之四:“亡书三箧君能记,谁备河东顾问来?”

  • 华表归

    源见“辽东鹤”。谓重归故里,人事变迁。清钱谦益《十月朔日抵广陵》诗:“流萤尚作芜城梦,跨鹤真同华表归。”

  • 雕陵鹊

    《庄子》上有个寓言故事:“庄周游于雕陵之樊,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”。庄周“执弹而留之。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。螳螂执翳(yì)而搏之,见得而忘其形。异鹊从而利之,见利而忘其真”。庄周“指弹而反走,虞人逐

  • 牵舟住

    源见“张融船”。指舟居。清黄遵宪《远归》诗:“且图傍岸牵舟住,竞说乘槎犯斗还。”

  • 破镜飞

    南朝陈.徐陵《玉台新咏》卷十《古绝句四首》之一:“藁砧今何在?山上复有山。何当大刀头?破镜飞上天。”藁砧,也作槀砧,古代处死犯人,下面垫上槀席,伏在椹上,用铁砍头。椹,即砧板。铁与夫同意。后用“槀砧”

  • 青牛师

    源见“紫气东来”。指老子。明高启《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》诗:“我闻此中可度难,玉枕秘记传自青牛师。”【词语青牛师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牛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