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之罘朱雁

之罘朱雁

之罘(fú福):即芝罘,山名,在今山东烟台。太始三年(前94年)二月,汉武帝在游历东海登之罘山的行程中,捕获了一只朱红色的大雁,视之为祥瑞之物,当时写了一首《朱雁之歌》。后以此典咏帝王出巡或颂太平盛世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6《武帝纪》206页:“(太始三年二月)行幸东海,获赤雁,作《朱雁之歌》。幸琅玡,礼日行山。登之罘,浮大海。山称万岁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世民《春日望海》:“之罘思汉帝,碣石想秦皇。” 唐·杨师道《奉和圣制春日望海》:“碣石朝烟灭,之罘归雁翔。” 唐·张九龄《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》:“之罘称万岁,今此复同声。” 唐·元稹《代曲江老人百韵》:“池御呈朱雁,坛场得白麟。” 宋·苏轼《虔州人境图八首》之七:“想见之罘观海市,绛官明灭是蓬莱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扶风帐

    源见“绛帐”。借指讲坛,学舍。明汤显祖《牡丹亭.肃苑》:“老书堂,暂借扶风帐。”清唐孙华《岁暮饷周砾圃酒米》诗:“老谢扶风帐,穷安玉川居。”【词语扶风帐】   汉语大词典:扶风帐

  • 五湖愿

    同“五湖心”。宋吴则礼《声声慢.凤林园词》词:“白头共论胜事,须偿五湖深愿。”

  • 巧舌如簧

    同“巧言如簧”。唐 刘兼《诫是非》诗:“巧舌如簧总莫听,是非多自爱憎生。”见“巧言如簧”。梁晓声《一个红卫兵的自白》:“他~,话说得天衣无缝。红卫兵听了洋洋自得飘飘然,他免遭许多皮肉之苦。”【词语巧舌

  • 微尔

    《论语.宪问》:“子曰:‘管仲相桓公,霸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赐。微管仲,吾其被发左衽矣。’”孔子曾说,假如没有管仲,我们都会沦为头发披散、左开衣襟的落后民族了。后用为咏执政者匡国救民之典。唐.

  • 照妖镜

    晋葛洪《抱朴子.登涉》载:古代入山修仙者,多背悬明镜,谓可以照妖怯魅。后遂以“照妖镜”泛指能映现妖魔原形的宝镜。《西游记》五八回:“〔玉帝〕宣托塔李天王,教把照妖镜来照这厮谁真谁假。”亦比喻能辨别是非

  • 三百篇

    《论语.为政》:“子曰:‘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无邪。’”邢昺疏:“按今《毛诗序》凡三百一十一篇,内六篇亡,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,今但言三百篇,故曰篇之大数。”后因以“三百篇”为《诗经》的代称。

  • 盎盂相敲

    《聊斋志异.青蛙神》:“且盎盂相敲,皆臣所为,无所涉于父母。”盎盂是古时候的两种盛器,盎口小而肚大,盂敝口。后以盎盂相敲比喻家中发生争吵、口角。亦作“盎盂相击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三一回:“只就他夫妻三个

  • 瑚琏

    《论语.公冶长》:“子贡问曰:‘赐也何如?’子曰:‘女,器也。’曰:‘何器也?’曰:‘瑚琏也。’”瑚、琏皆宗庙礼器,后因以“瑚琏”比喻治国安邦的宝贵人才。《魏书.李平传》:“实廊庙之瑚琏,社稷之桢干。

  • 引锥刺股

    同“悬梁刺股”。《歧路灯》九五回:“要知男儿知悔后,引锥刺股并非难。”其他 锥,锥子;股,大腿。晚上读书时想睡觉,就用锥子自刺大腿。语本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(苏秦)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,血流至足。

  • 肘悬金印

    同“臂悬金斗”。清姚文燮《李贺〈送秦光禄北征〉诗解说》:“肘悬金印,口饮玉罍,万里立勋,倾樽为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