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举棋不定

举棋不定

是说举起棋子不知如何下为好。比喻临事犹豫,拿不定主意。公元前559年,卫献公因遇大臣孙林父、宁殖无礼,而被他们驱逐出境,另立公孙剽为君,是为卫殇公。公元前548年,因为宁、孙两家矛盾,宁殖之子卫国执政大夫宁喜又欲再拥卫献公回国为君。卫国大夫太叔文子知道此事后,说:“宁喜看待国君还不如下棋,一方举棋下不了决心,不知下一步如何走,这是难于取胜对方的。而何况安置国君而不能决定呢?他是必定不能免于祸难了。宁喜是卫武公的九世孙,恐怕很快要灭亡了,可悲啊。”果然,献公复国之后,即以宁喜专权,将其处死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。宁喜许之。大叔文子闻之,曰:‘……今宁子视君不如奕棋,其何以免乎?奕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,而况置君而弗定乎?必不免矣。九世之卿族,一举而灭之,可哀也哉!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刘肃《大唐新语》:“长孙无忌谏曰:‘晋王仁厚,守文之良主也。且举棋不定,前哲所戒,储位至重,岂宜数易?’”


述补 下棋落子时犹豫不决。比喻处事没主见,不够果断。语出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。”高阳《粉墨春秋》:“又想嫁美国人、又想嫁中国人,~,蹉跎了佳期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写遇事拿不定主意。→犹豫不决 优柔寡断迟疑不决 游移不定 ↔当机立断 举棋若定。也作“置棋不定”。


【词语举棋不定】  成语:举棋不定汉语词典:举棋不定

猜你喜欢

  • 史鱼直

    《论语.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直哉史鱼!邦有道,如矢;邦无道,如矢。’”史鱼是春秋时卫大夫,正直不阿,敢于谏诤。孔子赞扬他邦有道,则忠心任职,像箭一样正直;邦无道,则忠言进谏,也像箭那样正直。后用为颂扬

  • 摴蒲百万

    同“百万呼卢”。清王士禛《丹徒行吊宋武帝》诗:“摴蒲百万皆人豪,龙行虎步非凡理。”

  • 温峤自媒

    同“镜台自献”。清李渔《比目鱼.改生》:“我羡伊还笑伊,会生儿,倒不如能择偶,羞杀我温峤自媒。”

  • 问鼎轻重

    同“问鼎”。唐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厥后,问鼎之轻重者有之,射王中肩者有之。”述补 鼎,指夏禹所铸九鼎,夏、商、周三代相沿为传国之宝,问鼎的大小轻重,指企图夺取天下。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记载:“楚子问鼎之

  • 待白衣

    同“待王弘”。清吴嘉纪《立冬前一日过施弢若别墅看菊》诗:“田间嗜饮陶元亮,发兴还应待白衣。”

  • 湖海陈侯

    源见“元龙高卧”。原指三国 魏陈登。泛指志向远大豪放不羁的人。宋苏轼《陈伯比和回字》诗:“下里冯生宁屑去,湖海陈侯犹肯来。”

  • 骑竹新童

    源见“竹马交迎”。称美州郡地方官吏施行仁政,广受欢迎。唐刘禹锡《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》诗:“爱棠馀故吏,骑竹见新童。”

  • 黄口为人罗

    《孔子家语》卷四《六本》:“孔子见罗雀者,所得皆黄口小雀。夫子问之曰:‘大雀独不可得,何也?’罗者曰:‘大雀善惊而难得,黄口贪食而易得。’孔子谓弟子曰:‘善惊以远害,利食而忘患,自其心矣。而以所从为祸

  • 向壁虚构

    同“向壁虚造”。何其芳《画梦录.岩》:“实事之象故事,乃有过于向壁虚构者。”见“乡壁虚造”。何其芳《画梦录·岩》:“实事之象故事,乃有过于~者。”【词语向壁虚构】  成语:向壁虚构汉语大词典:向壁虚构

  • 寒泉之叹

    参见:寒泉之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