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东海孝妇

东海孝妇

东海:郡名,在今山东至江苏沿海地区。汉朝时,东海郡有位孝妇,年轻守寡,没有子女,孝养婆母很恭谨。婆母让她改嫁,她不答应。婆母对邻居说:“媳妇侍奉我很勤苦,她年轻守寡,又没有孩子,太可怜了!我这么老了,却去连累这年轻媳妇,真不知怎么办了?”后来婆母自缢身死,婆母的女儿到官府告状,说是媳妇害死了婆母。官府严刑拷问,孝妇屈打成招。案卷送到郡府,负责刑狱的于公认为孝妇奉养婆母十多年,是有名的孝妇,婆母一定不是她杀死的,但太守却固执己见。于公与之争辩,但无济于事,就抱着案卷在郡府大堂上痛哭,然后称病辞职。太守竟判孝妇死刑,结果使东海郡干旱三年。后以此典指人受诬蒙冤,亦形容天旱无雨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71《于定国传》3041、3042页:“东海有孝妇,少寡,亡子,养姑甚谨,姑欲嫁之,终不肯。姑谓邻人曰:‘孝妇事我勤苦,哀其亡子守寡。我老,久累丁壮,奈何?’其后姑自经死,姑女告吏:‘妇杀我母。’吏捕孝妇,孝妇辞不杀姑。吏验治,孝妇自诬服。具狱上府,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,以孝闻,必不杀也。太守不听,于公争之,弗能得,乃抱其具狱,哭于府上,因辞疾去。太守竟论杀孝妇。郡中枯旱三年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白居易《郊陶潜体十六首》之10:“东海杀孝妇,天旱逾年月。” 唐·王巨仁《愤怨诗》:“于公恸哭三年旱,邹衍含愁五月霜。” 宋·苏轼《五禽言》之5:“君不见东海孝妇死作三年干,不如广汉庞姑去且还。” 宋·苏辙《次韵子瞻吴中田妇叹》:“传闻四方同此苦,不关东海诛孝姑。” 宋·陆游《悯雨》之2:“微风敢喜北窗卧,大旱恐非东海冤。” 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3折:“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,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。” 明·刘基《夏夜台州城中作》:“古时东海辟孝妇,草木枯瘁连三冬。” 明·徐渭《送某人之台州》:“南冠琴两奏,东海旱三年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于定国传》:“东海有孝妇,少寡无子,养姑甚谨,姑欲嫁子,终不肯。姑谓邻人曰:‘孝妇事我勤苦,哀其亡子守寡。我老,久絫(lei) 丁壮,奈何?’其后姑自经死。姑女告吏:‘妇东我母。’吏捕孝妇,孝妇辞不杀姑。吏验治,孝妇自诬服。具狱上府,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,以孝闻,必不杀也。太守不听,于公争之,弗能得,乃抱其具狱,哭于府上,因辞疾去。太守竟论杀孝妇。郡中枯旱三年。”

【今译】 汉时东海郡有位孝妇,年轻守寡又没有儿子,奉养婆婆很恭谨,婆婆想让她出嫁,她始终不肯。婆婆对邻人说:“孝妇奉养我很劳苦,我可怜她没有儿子守寡。我已经老了,这样长久拖累她,可怎么办好啊?”后来婆婆自缢而死。婆婆的女儿告状说:“媳妇杀了我母亲。”官府捉去孝妇,孝妇辩白自己没有杀,官吏用刑拷问,孝妇无法只得屈打成招。文书送到府里,主管刑事的于公认为孝妇养婆婆十几年; 孝行闻名,定不会是她杀的。而太守不听,于公争辩也无用,抱着文书,在府大堂上痛哭,然后辞职。太守竟将孝妇处死,结果郡中大旱三年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人遭受诬陷,蒙受冤屈; 也形容天旱。

【典形】 东海旱三年、东海孝妇、东海冤、辟孝妇、杀孝妇、孝妇冤、诛孝妇。

【示例】

〔东海旱三年〕 明·徐谓《送某人之台州》:“南冠琴两奏,东海旱三年。”

〔东海孝妇〕 宋·苏轼《五禽言》之五:“君不见东海孝妇死作三年干,不如广汉庞姑去却还。”

〔东海冤〕 宋·陆游 《闵雨》 之二:“微风敢喜北窗卧,大旱恐非东海冤。”

〔辟孝妇〕 明·刘基《夏夜台州城中作》:“古时东海辟孝妇,草木枯瘁连三冬。”

〔杀孝妇〕 唐·白居易《效陶潜体诗》之十:“东海杀孝妇,天旱逾年月。”

〔孝妇冤〕 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:“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,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。”

〔诛孝妇〕 宋·苏辙《次韵子瞻吴中田妇叹》:“传闻四方同此苦,不关东海诛孝妇。”


【词语东海孝妇】   汉语词典:东海孝妇

猜你喜欢

  • 阮路

    同“阮籍途穷”。唐顾云《谢徐学士启》:“亦尝怅望危津,潺湲阮路,敛毫兴感,掩卷长嗟。”【词语阮路】   汉语大词典:阮路

  • 邹律

    源见“邹衍吹律”。借指带来温暖与生机的事物。唐罗隐《东归别所知》诗:“邹律有风吹不变,郄枝无分住应难。”宋朱熹《梅花》诗:“自欣羌笛娱夜永,未要邹律回春温。”【词语邹律】   汉语大词典:邹律

  • 韩娥音

    同“韩娥曲”。唐 于?《里中女》诗:“徒惜越娃貌,亦蕴韩娥音。”

  • 韩康

    源见“韩康卖药”。泛指隐逸高士。亦泛指采药卖药者。唐李颀《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》诗:“韩康虽复在人间,王霸终思隐岩窦。”唐白居易《酬梦得贫居咏怀见赠》诗:“病添庄舄吟声苦,贫欠韩康药债多。”【词语

  • 荀令君

    源见“荀令香”。指三国 魏荀彧。亦借以泛指雅士。清袁枚《张菊坡太守有伽南香珠余乞之命以诗易》诗:“庭前风过旃檀树,座上衣熏荀令君。”

  • 北地殉汉

    《三国志.蜀书.后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后主将从谯周之策,北地王谌怒曰:‘若理穷力屈,祸败必及,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,同死社稷,以见先帝可也。’后主不纳,遂送玺绶。是日,谌哭于昭烈之庙,先杀

  • 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尽期

    绵绵:长远不绝。 天地再长久,也还有穷尽的时候,只有这样的人间别恨,永远没有尽期。语出唐.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尽期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.叠居奇程客得助》:“正是:世上万般哀苦

  • 沆瀣

    源见“沆瀣一气”。谓彼此契合,意气相投。郑观应《〈盛世危言〉序》:“约以有过相规,有善相辅,沆 瀣诚相得也。”【词语沆瀣】   汉语大词典:沆瀣

  • 海底飞尘

    同“沧海桑田”。唐白居易《浪淘沙》词:“海底飞尘终有日,山头化石岂无时?”

  • 彭尸

    源见“三尸”。本指道家所称在人体内作祟的神怪。借指人之私欲邪念。宋范成大《不寐》诗:“彭尸不得去,罡骑无行色。主客两愁绪,虚室浪生白。”【词语彭尸】   汉语大词典:彭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