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吃烟火食

不吃烟火食

亦作“不食人间烟火”。烟火食:熟食,世俗食物。道家以为神仙是不吃烟火烧煮的食物的,因以喻人有道气或仙气。或比喻与世俗不同,有高尚情操和良好的精神状态。旧时用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,言词清丽,不同凡俗。赵自然太平繁昌(今安徽繁昌)人,以卖茶为业,本名王九。13岁时,身患重病,其父送他到青华观为道士。他做梦遇一位自称姓阴的素袍白发老人,领他到山上,把青嫩的柏树枝给他吃。醒来以后,不再吃食,每闻熟食味就要呕吐。一年多以后,又梦见那位老人,教他篆书。知州王洞报告朝廷,太守特为召见了解情况,赐给道士服装,改名“自然”。以后又有郑荣、赵抱一都不吃熟食,只以生果清泉为食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461《方技传上·赵自然传》:13512、13513页:“赵自然,太平繁昌人,家荻港旁,以鬻茗为业。本名王九,始十三,疾甚,父抱诣青华观,许为道士。后梦一人,状貌魁伟,纶巾素袍,鬓发班白,自云姓阴。引之登高山,谓曰:‘汝有道气,吾将教汝辟谷之法。’乃出青柏枝令啖,梦中食之。及觉,遂不食,神气清爽,每闻火食气即呕。惟生果清泉而已。”又“大中祥符中,又有郑荣者,本禁军,戍壁州还,夜遇神人谓曰:‘汝有道气,勿火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阮阅《诗话总龟》卷九引《直方诗话》:“(张)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,作长句。后再同东坡来,东坡读其诗,叹息云:‘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。”


述宾 道家认为神仙或修道的人是不吃用烟火煮熟的食物的。用以比喻出世超俗不同于一般。元·马致远《岳阳楼》3折:“我穿着领巾懒衣,~。”△多用于超脱尘世方面。也作“不吃人间烟火”、“不吃人间烟火食”、“不食人间烟火”、“不食烟火”。


【词语不吃烟火食】  成语:不吃烟火食汉语词典:不吃烟火食

猜你喜欢

  • 千里同风

    宋.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八《师备禅师》:“师一日遣僧送书上雪峰和尚。雪峰开缄,唯白纸三幅。问僧:‘怎么?’曰:‘不会。’雪峰曰:‘不见道君子千里同风。’”“千里同风”原乃佛家语,其意是虽远隔千里,

  • 召南分沃畴

    参见:周召分陕

  • 仙露

    源见“金铜仙人”。本指汉武帝所造铜仙人捧盘所接的甘露。后亦借指皇帝赐的御酒。明屠隆《綵毫记.为国荐贤》:“赐微臣金茎仙露,荐雕盘凤腊和麟脯。”【词语仙露】   汉语大词典:仙露

  • 虚左夷门

    源见“信陵虚左”。谓礼贤下士。明许自昌《水浒记.谋成》:“谁料你浪得虚名,那里肯虚左夷门。”

  • 鼠目獐头

    同“獐头鼠目”。宋 王十朋《次韵潘先生莫春感怀见寄》:“鼠目獐头多富贵,兔葵燕麦自悲伤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八九回:“好赂贪财,前后悉鼠目獐头之辈。”见“獐头鼠目”。《水浒传》89回:“好赂贪财,前后悉~之

  • 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

    以:做,从事。 倘若有利于国家,就豁出性命去干,岂敢为个人打算而趋福避祸! 形容人一心为公的崇高品质和博大胸怀。语出清.林则徐《赴戍登程口占》:“力微任重亦神疲,再竭衰庸定不支。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

  • 一秃翁

    《汉书.灌夫传》:“蚡已罢朝,出止车门,召御史大夫安国载,怒曰:‘与长孺共一秃翁,何为首鼠两端?’”服虔曰:‘秃翁,言(窦)婴无官位版授也。首鼠,一前一郤也。’张晏曰:‘婴年老,又嗜酒,头秃,言当共治

  • 诘戎治兵

    《书.立政》:“其克诘尔戎兵。”后以“诘戎治兵”谓整治军事。明张居正《与操江宋阳山书》:“天下之事,以为无足虑,则必有大可虑者,故古人诘戎治兵,当太平之世,尤兢兢然。”并列 治理军备。明·张居正《与操

  • 弹冠之友

    源见“弹冠相庆”。称借其援引可以出仕的好友。晋葛洪《〈抱朴子〉自叙》:“内无金 张之援,外乏弹冠之友。”

  • 白发潘郎

    源见“潘安白发”。喻指愁生白发的失意者。宋史达祖《夜行船.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》词:“白发潘郎宽沈带。怕看山、忆它眉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