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孔鲤趋庭”。指与人同学。唐杜牧《寄宣州郑谏议》诗:“再拜宜同丈人行,过庭交分有无同。”
同“画眉夫婿”。清李渔《凤求凰.避色》:“顾不得笔尖枯,也要微加润色,做个纸上画眉夫。”
同“广武叹”。唐韩偓《秋郊闲望有感》诗:“可怜广武山前语,楚汉宁教作战场。”
《后汉书.董祀妻传》:“〔蔡〕文姬曰:‘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,流离涂炭,罔有存者。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。’操曰:‘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。’”十吏札,谓须十名书吏缮写的文稿。后多用作女子博学强记之典。明李
同“蒲质”。清黄景仁《贺新凉.寿州遇桐城吴竹亭丈话旧》词:“怪我先衰蒲柳质,向生年、那得常三五。”
北魏.郦道元《水经注》卷四十《浙江水》:“溪水又连迳长山县(即金华县)北,北对高山,山下水际,是赤松羽化之处也。炎帝少女追之,亦俱仙矣,后人立庙于山下。”《元和郡县志》卷二十六《江南道二.婺州.金华县
《易.否》:“九五,休否,大人吉。其亡其亡,系于苞桑。”后因以“否桑”喻命运。南朝 宋谢灵运《折杨柳行》:“否桑未易系,泰茅难重拔。桑茅迭生运,语默寄前哲。”【词语否桑】 汉语大词典:否桑
同“长铗归来”。唐王昌龄《代扶风主人答》诗:“寸心亦未理,长铗谁能弹?”唐刘禹锡《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》诗:“因居暇时游,长铗不复弹。”
比喻名实不符或误此为彼,而弄错了对象。明代田艺蘅《留青日札》卷二十二“张公帽赋”:“谚云:‘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。’有人作赋云:‘物各有主,貌贵相宜;窃张公之帽也,假李老而戴之,’”主谓 姓张的帽子戴到
源见“狗监揄扬”。谓人才受到赏识。子虚,指司马相如的《子虚赋》。前蜀韦庄《东游远归》诗:“青云不识杨生面,天子何由问《子虚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