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豕涉河

三豕涉河

吕氏春秋.察传》:“子夏(卜商字子夏,春秋时人,他是孔子的弟子)之晋,过卫。有读史记(当时的史书)者曰:‘晋师三豕涉河。’子夏曰:‘非也,是己亥也。’夫己与三相近,豕与亥相似。至于晋而问之,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。”

后以“三豕涉河”指文字讹误或传闻失真。南朝梁.刘勰《文心雕龙.练字》:“晋之史记,三豕渡河,文变之谬也。”《梁书.裴子野传》范缜“表”:“且(子野)章句洽悉,训故可传,脱(通悦,音tuì,恰好,合宜)置之胶庠(周朝时学校名,胶为大学在王宫东面,庠为小学在西郊),以弘奖后世,庶一夔之变可寻,三豕之疑无谬矣。”


偏正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的讹误,以及误读误用。语出《吕氏春秋·察传》:“子夏之晋,过卫,有读史记者曰:‘晋师三豕涉河。’子夏曰:‘非也,是己亥也。’夫己与三相近,豕与亥相似。至于晋而问之,则晋师己亥涉河也。”※豕,不读作zhū。△用于事理的正误类。→张冠李戴 鱼鲁帝虎。也作“三豕渡河”、“三豕金银”。


【词语三豕涉河】  成语:三豕涉河汉语词典:三豕涉河

猜你喜欢

  • 檀卿沐猴

    《汉书.盖宽饶传》:“平恩侯许伯入第,丞相、御史、将军、中二千石皆贺,……酒酣乐作,长信少府檀长卿起舞,为沐猴与狗斗,坐皆大笑。……”汉宣帝朝,平恩侯府第落成,群臣祝贺,长信少府檀长卿曾为猕猴舞献媚取

  • 迁怒贰过

    迁怒:把对这一件事或这一个人的怒气转移到另一件事或另一个人。贰过:再犯同样的过失。《论语.雍也》:“不迁怒,不贰过。”

  • 三已无愠色

    《论语.公叶长》:“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,无喜色;三已之,无愠色。”后因以“三已无愠色”为宽宏大量不计个人得失的典故。唐皇甫澈《赋四相诗.礼部尚书门下侍郎平章事李岘》:“载践每若惊,三已无愠色。”

  • 伏龙

    同“卧龙”。宋朱熹《斋居杂兴》诗之六:“伏龙一奋跃,凤雏亦飞翔。”【词语伏龙】   汉语大词典:伏龙

  • 萧规曹随

    指萧何为汉丞相时所规定之法令制度,曹参继任汉丞相时,就按照这些既定政策治理天下。后以此典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。曹参(?——前190年),沛(今江苏沛县)人,曾为沛县狱吏。秦末从刘邦起义,屡立战功。汉

  • 得马生灾

    同“得马折足”。唐元稹《哭子》诗之一:“维鹈受刺因吾过,得马生灾念尔冤。”连动 指因福得祸。语本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近塞上之人,有善术者,马无故亡而入胡……居数月,其马将胡骏马而归,人皆贺之。其父曰

  • 郎星

    同“郎官星”。宋李刘《满庭芳.上程宪卓》词:“卿月郎星历遍,都贪把、符竹南来。”明高启《送郑都司赴大将军行营》诗:“后夜军门知子到,郎星应是近三台。”【词语郎星】   汉语大词典:郎星

  • 蹈东海

    同“蹈海之节”。宋王安石《贾生》诗:“应须蹈东海,不但涕沾衣。”

  • 凤纪

    同“凤历”。南朝梁简文帝《大爱敬寺刹下铭》:“功昭凤纪,德契云名。”唐杜甫《千秋节有感》诗:“凤纪编生日,龙池堑劫灰。”【词语凤纪】   汉语大词典:凤纪

  • 效颦西子

    源见“东施效颦”。谓以丑学美,生硬模仿,效果适得其反。明杨慎《升庵诗话.右丞诗用字》:“岂止学步邯郸,效颦西子,乃是丑妇生疮,雪上再霜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