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茅

三茅

茅山,原名句曲山。位于江苏西南部,地跨句容、金坛、溧(lì利)水、溧阳等县境。南北走向,高峰有丫髻(jì计挽束在头顶的头发)山(411米)、方山(308米)等。有蓬壶、玉柱、华阳洞和唐碑、元碣(jié揭,圆顶的碑石)等名胜古迹。传说西汉茅盈、茅固、茅衷兄弟三人修道于此,因改名茅山,又称三茅山,道教称此第八洞天。南朝梁陶弘景曾隐居于华阳洞。故此典常用以歌咏道士或访道求仙的意向。陶弘景(456-536年)字通明,自号华阳隐居。丹阳秣陵(今江苏南京秦淮河以南)人。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,入梁隐居茅山。梁武帝礼聘不出,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,时人称他“山中宰相”。卒谥(封建时代,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论褒贬给予的称号)贞白先生。

【出典】:

梁书》卷51《处士·陶弘景传》742页:“(弘景)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。恒曰:‘此山下是第八洞宫,名金坛华阳之天,周回一百五十里。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,来掌此山,故谓之茅山。’乃中山立馆,自号华阳隐居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群玉《送陶少府赴选》:“久向三茅穷艺术,仍传五柳旧琴书。” 唐·许浑《亡题》:“商令采芝寻四老,紫阳收术访三茅。” 唐·郑谷《池上》:“仙山如有分,必拟访三茅。” 宋·刘辰翁《摸鱼儿·守岁》:“人世间,空忆桃符旧句。三茅钟自朝暮。”


【词语三茅】   汉语词典:三茅

猜你喜欢

  • 鸡酒之礼

    源见“炙鸡渍酒”。指祭奠。晋王嘉《拾遗记.魏》:“田畴,北平人也。刘虞为公孙瓒所害,畴追慕无已,往虞墓设鸡酒之礼,恸哭之音动于林野。”

  • 广乐钧天

    同“钧天广乐”。清曹贞吉《卖花声.咏鼓子花》词之一:“广乐钧天谁闲作,溪畔芦笙。”偏正 钧天,天之中央。神话中指天上的音乐。语本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清都紫微,钧天广乐,帝之所居。”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

  • 昼锦游

    同“昼锦荣归”。唐储光羲《陆著作挽歌》:“昔为昼锦游,今成逝川路。”

  • 夏聚流萤

    源见“囊萤照读”。指勤学苦读。唐李渤《喜弟淑再至为长歌》:“次兄一生能苦节,夏聚流萤冬映雪。”

  • 鹅帖

    同“鹅群帖”。清李渔《闲情偶寄.器玩》:“凡遇名流,即索新句,视其地之宽窄,以为字之大小,或作鹅帖行书,或作蝇头小楷。”【词语鹅帖】   汉语大词典:鹅帖

  • 池鱼之殃

    源见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”。谓无端遭受的祸害。《剪灯新话.三山福地志》:“汝宜择地而居,否则恐预池鱼之殃。”偏正 比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灾祸。语本《太平广记》卷466引汉·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城门失火,

  • 为裘

    同“为裘为箕”。唐顾非熊《陈情上郑主司》诗:“愿察为裘意,彷徉和角篇。”【词语为裘】   汉语大词典:为裘

  • 嫠纬

    同“嫠不恤纬”。宋陆游《泛舟湖山间有感》诗:“岁晚客貂那复叹,时艰嫠纬未忘忧。”清 玉瑟斋主人《血海花.嚼雪》:“纵横虎兔擅威权,空叫我嫠纬凄凉痛抱天。”【词语嫠纬】   汉语大词典:嫠纬

  • 丁字不识

    同“不识一丁”。宋陆游《书生叹》:“又不见垄头男子手把锄,丁字不识称农民。”

  • 龙门

    源见“李膺门”。誉称官高品正者的高门望第。唐张九龄《故刑部李尚书挽词》之二:“龙门不可望,感激涕沾衣。”亦指众望所归者。清 张明弼《冒姬董小宛传》:“虞山 钱牧斋先生维时不惟一代龙门,实风流教主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