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大征

三大征

指明神宗万历年间(1573-1620年)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、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。宁夏之役,即镇压哱(bō播)拜之乱。哱拜原为蒙古族人,嘉靖中降明,积功升为都指挥。万历初任游击将军,统兵一千多人,专制宁夏。十九年(1592年),火落赤等部犯洮河靠急,哱拜自请率所部三千人前往救援。至金城,见各镇兵皆出其下,归途取路塞外,各少数民族的兵将也都远远地避开他,因此更加骄横,有轻视中外之心。巡抚党馨(xīn心)几次对他施加压力,并以冒领军饷罪弹劾他,哱拜便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率部发动叛乱。朝廷遣李昫(xù序)、麻贵、李如松等围剿,至九月,始平此乱。播州之役即镇压播州宣慰司使杨应龙之乱。播州位于川、贵、鄂间,山川险要,广袤(mào,音茂)千里。自唐朝杨端之后,杨氏世代统治此地,接受中央皇朝任命。万历十七年,杨应龙公开作乱。明廷派将先后进剿均告失利。二十八年征兵大集,二月,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,明军分八路进发,每路约3万人。六月,明将刘綎(tīng厅)破城,应龙与二妾自缢,子朝栋等被执,播州就这样被平定了。朝鲜之役,即援朝逐倭之战。万历二十年,日军进占朝鲜,明朝应朝鲜之请,出兵援助。数年交战,胜负几次易手。至二十六年二月,明军兵分四路向日军进攻。八月,日本首相丰臣秀吉死,日军撤兵,中朝联军乘势进击,日军大败,十一月,战争基本结束。三大征都取得了最后胜利,但也使明朝的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损失,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【出典】:

明史》卷78《食货志二》1903页:“其后接踵三大征,颇有加派,事毕旋已。”《明史》卷305《宦官列传二》7805页:“至二十年,宁夏用兵,费帑金二百余万。……三大征踵接,国用大匮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折巾郭

    源见“林宗折巾”。指东汉名士郭太。亦借指当世名士。宋张元幹《次仲弥性所和陈丈大卿韵》:“从来谁数折巾郭?重到似是栽桃刘。”【词语折巾郭】   汉语大词典:折巾郭

  • 留侯却粒

    源见“留侯慕赤松”。指张良辞官隐居求仙学道。唐司空图《有感》诗之一:“留侯却粒商翁去,甲第何人意气归!”

  • 怨红绡帕

    同“锦书封泪”。清 张尔田《三姝媚.中秋夜感遇》词:“春老兰情衰谢,叹旧箧题香,怨红绡帕。”

  • 黑头公辅

    同“黑头公”。宋程珌《喜迁莺.寿薛枢密》词:“今日都人,从头屈指,尽是黑头公辅。”

  • 坐御床

    御床:皇帝所坐的床。床:坐具。据载侯景叛梁之前,梁武帝大同年间,有人梦见狗、羊各一只在御床上坐。醒来后对此非常反感,曾对人说:“狗、羊不是美好的东西,它们占据御床,将有变故吗?”不久,果然侯景作乱,篡

  • 云鸡

    源见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。随仙道飞升之鸡。南朝 梁江淹《悼室人》诗之七:“庭鹤哀以立,云鸡肃且寒。”胡之骥注:“《论衡》曰:淮南王得道,犬吠天上,鸡鸣云中。”【词语云鸡】   汉语大词典:云鸡

  • 漂母惠

    同“漂母恩”。晋陶潜《乞食》诗:“感子漂母惠,惭我非韩才。”

  • 峻极于天

    见〔嵩高维岳,峻极于天〕。

  • 鹣蟨

    《尔雅.释地》:“南方有比翼鸟焉,不比不飞,其名谓鹣鹣。西方有比肩兽焉,与邛邛岠虚比,为邛邛岠虚啮甘草。即有难,邛邛岠虚负而走。其名谓之蟨。”《尔雅.释地》中有借鹣鸟和蟨兽来形容形影不离、相依相伴之情

  • 窃位素餐

    谓窃据高位而无功食禄。义同“尸位素餐”。《汉书.杨恽传》:“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。”颜师古注:“素,空也;不称其职,空食禄也。”连动 素餐,白吃,比喻白拿俸禄。窃据官位,白白拿俸禄,却不办好事,于国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