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条鞭

一条鞭

明代中叶以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。明代赋役繁苛,人民负担极为沉重,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。武宗正德年间开始改革赋役,到世宗嘉靖时期,南北都试行新法,最关键的就是一条鞭法。主要为简化税制,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,再将扰民最重的役逐步并入赋内。以各州县田赋、各项杂款、均徭、力差、银差、里甲等编合为一,通计一省税赋,通派一省徭役,官收官解,除秋粮外,一律改收银两,计亩折纳,总为一条,称一条鞭法。嘉靖时始行于地方,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执政,推行于全国。其特点为役并入赋和由实物税转为货币税。它使长期以来因徭役制对农民所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有所削弱,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。赋役的货币化,使较多的农村产品投入市场,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,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。它是继唐朝两税法之后的又一重大赋役改革。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,一条鞭法未能彻底实施,且各地实行也不一致。

【出典】:

明史》卷78《食货志二》1902页:“一条鞭法者,总括一州县之赋役,量地计丁,丁粮毕输于官。一岁之役,官为佥募。力差,则计其工食之费,量为增减;银差,则计其交纳之费,加以增耗。凡额办、派办、京库岁需与存留、供亿诸费,以及土贡方物,悉并为一条,皆计亩征银,折办于官,故谓之一条鞭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徐渭《会稽县志诸论》:“余闻诸长老云,徭赋之法,盖莫善于今之一条鞭矣。” 明·任源祥《赋役议》下:“久之,折色名项多,难于督并,乃隐其说于一条鞭。” 清·俞正燮《癸巳存稿·书河南府施志后》:“《明史》言,国初有里甲、均徭、杂泛三等,嘉靖时行一条鞭法,量地计丁,丁粮毕输于官。”


【词语一条鞭】   汉语词典:一条鞭

猜你喜欢

  • 连环结

    源见“齐后破环”。比喻疑难连续不断。清黄遵宪《书愤》诗之二:“一着棋全败,连环结不穷。”

  • 呼庚

    源见“呼庚癸”。谓请求接济粮食。《明史.张凤翼传》:“贼所至因粮于我,人皆宿饱,我所至樵苏后爨,动辄呼庚。”清李渔《奈何天.助边》:“见边庭乏饷,军士呼庚,主帅量沙。”亦泛指向人借贷。清曹寅《寅斋即事

  • 玉麈谈玄

    源见“麈尾清谈”。指清谈哲理。宋姜夔《湘月》词:“玉麈谈玄,叹坐客、多少风流名胜。”

  • 龙性谁能驯

    《宋书.颜延之传》:“出为永嘉太守,延之甚怨愤。乃作《五君咏》,……”《五君咏》:(咏嵇康):“鸾翮有时锻,龙性谁能驯?”后常以喻像龙的崛强难驯的性格,或用以喻帝心难测之典。唐.杜甫《杜工部草堂诗笺》

  • 鼎鱼幕燕

    源见“鱼游沸鼎”、“燕巢于幕”。比喻处境危险、濒临败亡的人或事物。宋王禹偁《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序》:“我师则奉辞伐罪,鸣鼓而前,鳞萃翼涉,然犹以之环合,鼎鱼幕燕,孤垒于是卵危。”见“鱼游沸鼎,燕巢飞

  • 虎脊

    汉武帝时从西域得到大宛国产的骏马,《天马歌》写道:“天马是从西方来的,它可在沙漠上奔驰,使东方各族人都为之叹服。它是从泉水里出现的。毛色象老虎背脊上的花纹,骁变化,出没如鬼神。”后因以“虎脊”为典,咏

  • 语浮面赤

    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二一《袁天纲》:“袁天纲,蜀郡成都人。……天纲瞻之良久曰:‘骨法成就,不异往时,然目色赤贯童子,语浮面赤,为将多杀人,愿深自诫。’后果多行杀戮。”唐朝袁天纲(一作罡)好道艺,精于相术,

  • 恒河一沙

    源见“恒河沙数”。比喻极其渺小。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.宋秀才》:“宋阴念一身蜩寄世间,真如恒河一沙,沧海一粟。”偏正 形容渺不足道。清·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宋秀才》:“宋阴念一身蜩寄世间,真如~,沧海一

  • 嗜痂

    《南史.刘穆之传》:“邕(穆之孙)性嗜食疮痂,以为味似鳆鱼。尝诣孟灵休,灵休先患灸疮,痂落在床,邕取食之。灵休大惊,痂未落者,悉褫(剥下)取饴(音sì,通饲,给人吃)邕。邕去,灵休与何勖书曰:‘刘邕向

  • 壁经

    源见“孔壁遗文”。指从孔壁发现的经书。清方东树《汉学商兑》卷中之下:“今谓《说文》未作,《五经》不得本解,殊为傎误,至壁经自是古文。”【词语壁经】   汉语大词典:壁经